古鎮是最能展現壹個城市雛形和文明的標誌。經歷過興衰,沈澱著濃厚的 歷史 韻味,隨著 歷史 的不斷變遷和歲月的不停更叠,而顯得越發的神秘。
青城古鎮
於甘肅省的榆中縣,坐落於北端黃河的南岸,是蘭州市唯壹的國家級別的 歷史 文化名鎮呢,也被譽為民間的藝術之鄉,青城古鎮也是甘肅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國家4A級的 旅遊 景區。主要的景點有古建築啊、古民居群啊之類的,無不體現著西北風情。這也是電視劇多次取景的地方,《老柿子樹》和《黃河浪》等電視劇曾在此拍攝過。
永泰古城
位於甘肅省的白銀市的景泰縣的寺灘鄉, 歷史 悠久,據說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 歷史 了,當初是是明政府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修建而成的。
碧口鎮
碧口鎮,也稱為碧峪口和碧霞口,位於隴南市的文縣,它與通渭縣的馬營鎮、華亭的安口鎮、永登縣的紅城鎮合稱為“甘肅四大名鎮”,而碧口鎮也被列為甘肅四大名鎮之首。碧口的氣候條件很好,氣候溫暖,雨量也充沛。
什川鎮
什川鎮坐落於蘭州市的臯蘭縣,什川氣候獨特,蘭州許多優質水果都是產自什川,有軟兒梨、冬果梨等響譽全國的果品。
大靖鎮
大靖鎮曾經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壹顆明珠,漢武帝時期稱之為“樸環”,在這裏,商貿活動最為活躍。
禮辛古鎮
禮辛鎮位於甘肅省的天水市的甘谷縣西北地區,被譽為甘肅省十大古鎮之壹,不僅 歷史 悠久 同樣也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的發源地之壹。 街亭古鎮 街亭位於甘肅省的天水市的秦安縣城的隴城鎮,當時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免成為了 歷史 上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著名的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街亭古鎮。
青城古鎮 是蘭州市唯壹的國家級 歷史 文化名鎮呢,青城也是甘肅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國家4A級的 旅遊 景區。
永泰古城,位於景泰縣,建於明代,是明政府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後即為軍事要塞 , 當時的蘭州參將就駐紮於此。時至今日,但當年的軍事設施依然清晰可見,高大的城墻、城樓、甕城及護城河,另外,如果去古城四周查看,還可以看到綿延數十裏的烽火臺,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碧口鎮,有山有水,古鎮位於隴南市的文縣,通渭縣的馬營鎮、華亭的安口鎮、永登縣的紅城鎮合稱為“甘肅四大名鎮”,而碧口鎮也被列為甘肅四大名鎮之首。
天水秦安的街亭古鎮 ,可稱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三國時期著名的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街亭古鎮。
永登縣 連城鎮位於
永登縣
永登縣
境內有
魯土司衙門
妙因寺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在很多人眼中,甘肅這個地方,是千百年前的西域之地,也是金戈鐵馬的大漠疆場,更是風沙百裏的戈壁荒蕪。
久而久之,沙石黃似乎成了大家對這個省份公認的底色。
但其實,粗糲荒涼只是大家對甘肅的刻板印象,當有機會親身走進他之後,妳會發現這裏也有壹婉約如江南的所在,這個地方就是 碧口古鎮 。
1. 兩江匯聚的“豐水寶地”碧口古鎮位於隴南市文縣的東南部,是壹處背靠高山,前臨江水的地方。
壹方面白龍江與白水江在這裏交匯後,安靜的流過鎮子後繼續向前,匯入嘉陵江。豐沛的江水滋養出古鎮玲瓏清雅的氣質。
另壹方面,海拔624米的碧口相比於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甘肅省,是省內名副其實的低海拔地區。
高大連綿的秦嶺為碧口古鎮擋住了北方呼嘯而下的冷空氣,而向南縱橫開口的白龍江河谷又能使形成於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濕氣流壹路經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延伸到白龍江中下遊河谷。
因此,碧口古鎮成為了甘肅乃至整個西北地區唯壹能感受長江氣候的地方,也是壹年中綠意最先萌芽的地方。
水流賦予了古鎮獨特的氣質,古鎮也因江水而繁盛壹時。 歷史 上的碧口曾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也就是水路與陸路的中轉地。
江水與碧口古鎮相互成就,於是這裏也被冠以“水上絲綢之路起點 ”的名號。
商賈林立,貿易繁盛的碧口古鎮不僅位列甘肅四大名鎮之首,別致的水鄉風貌也讓這裏成為全省最獨特的所在。
2. 早知有隴南 何必下江南這裏的民居都是依江而建的,石板路彎彎曲曲,壹頭蜿蜒進各家各戶,壹頭連接著碼頭,簡易的船只穩穩的停泊在江邊。
當妳走進古鎮的小巷裏弄,相逢的是市井生活的真實與飽滿。
碧口古鎮的早晨是從壹碗熱氣騰騰的豆花面開始的,小鎮上有兩條主街道,街兩旁的鋪面橫陳參差,黃底紅邊的幌子在江風的吹拂下不緊不慢的飄揚,聲調頓挫的吆喝聲似乎還延續著這裏往日的繁華。
來到古鎮就是要在這如畫的水岸邊將身心置於遙遠的雲端,獨自行走在微涼清爽的空氣中,任慵懶的思緒湧動。
行走在古鎮路邊,滿眼是霓虹斑斕;行走在古鎮水邊,滿懷的風輕雲淡。
夜幕降臨,古鎮的壹天漸漸歸於平靜,新月露臉,那樣的純靜,為古鎮增添了幾分神秘之感,更多了幾分純真。
吃過晚飯,伴著朦朧的夜色,吹著溫柔的夜風,看著斑斕的燈火,在這水邊漫步,輕吸壹口氣,這是壹天中古鎮最美好的時光。
江水東去,帶走了曾經輝煌壹時的水運時代,帶不走的是日夜流淌的小鎮味道和小鎮人家不斷發生的故事。
在這裏仿佛世事與妳無關,可以暫時忘掉自己的生活,作為壹個旁觀者,去體察小鎮上形形色色的日常。
如果妳厭倦了都市的燈紅酒綠,那麽碧口是最合適的療愈之地,,枕著滔滔白龍江聲入睡,夢裏也是壹方青山秀水。
3. 喝茶的多過吃蘭州拉面的“碧口不像甘”,這句當地俗語說的壹點也不假,這裏的語言、飲食、風俗習慣大多與壹江之隔的四川相似。
在這座甘肅小鎮裏,入耳聽到的也全是此起彼伏的川北話。街邊巷尾見不到幾家蘭州拉面店,反倒是串串、火鍋店比比皆是。讓人壹時間有些恍惚,分不清是在甘肅還是在四川。
古鎮裏喝茶的地方也很多,有茶樓,有路邊店,江邊也有茶座。每天迎來送往,聽店家自己介紹,喝茶的地方總是常年座無虛席。
這裏茶文化,與碧口緊鄰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因為甘川之間頻繁的水路往來,讓纖夫和船夫跨界擔任起了兩地的“溝通大使”,他們不但增加了碼頭人口流量,而且帶來了四川喝茶的習俗。
茶能興奮大腦,緩解疲勞。很快喝茶的習俗就在船幫之間盛行起來,繼而烙印在整座古鎮裏的習慣。
雖然船幫已經落寞,但喝茶的風俗卻壹直保留至今,和四川壹樣,這裏喝得同樣是安逸。
什川鎮距離蘭州市區約20公裏,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字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 歷史 悠久,曾是黃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漢代就已經很有名氣,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有明朝古堡遺址, 歷史 傳說優美動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的萬畝梨園,使之成為蘭州近郊的壹處“世外梨園”.
青城古鎮我的家鄉,人傑地靈禮儀之鄉
歡迎大家
甘肅臨夏市枹罕鎮,河州古鎮!
位於蘭州市榆中縣最北端的黃河南岸,距離金城110公裏,大概兩小時車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
同時也是蘭州市惟壹的省級 歷史 文化名鎮和全國民間藝術之鄉,也是甘肅省古民居保存較為完整的鎮子,稱黃河第壹古鎮,《老柿子樹》、《黃河源》選景拍攝地點,李自成歸隱故裏之地。
青城 歷史 悠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 歷史 文化遺產和遺跡。全鎮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祠堂,及其他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隍廟、青城書院、二龍山戲樓。有60多處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四合院,有400多株百年以上的各類樹木。
02、什川鎮
有著“世界第壹梨園”之稱的什川鎮,東距蘭州約20公裏。 歷史 悠久,數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時蒙恬“西北斥匈奴”,辟為古戰場;漢將霍去病“鏖戰臯蘭”,建築長城烽燧;宋代建城堡壹座,屯兵駐守,故稱什字川堡,後易名什川,沿用至今;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清《臯蘭縣誌》將什川“梨苑華光”列為金城十景之壹。
境內梨園面積已逾萬畝,百年以上的古梨樹3939畝、11939株。現存古梨樹翠蓋參天,生機盎然,置身梨園如入“綠色氧吧”,令人心曠神怡。
03、河口古鎮
壹個渡口,成就百年古鎮。壹座城樓,守望百年繁華。蜿蜒的莊浪河在這裏與黃河交匯,自古以來,河口古鎮就素有“金城西大門”之稱。
曾是西出蘭州最大的商埠碼頭,因其山環水抱的險要地勢,壹度被譽為“黃金水道”,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西連青藏、北接河西走廊、南至蘭州、中原,自古就是黃河上遊著名的四大渡口之壹。
河口古鎮還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是研究西北明清建築的重要資料。現存有明朝族祠兩座;清代晚期族祠3座;明清時期商鋪3座和四合院落38座;另外還有清光緒年間制作的彩燈、紗燈,以及族譜等。
04、永泰古城
位於景泰縣西南 27 公裏 處的寺灘鄉永泰村,距白銀 110 公裏 ,因其城堡形似金龜,故名永泰龜城。在明清兩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壹道完備的軍事屏障和防禦工事。
城內原有大佛寺、諸神閣、玉皇殿和數道牌樓等古建築群,在五六十年代被拆除,現存“永泰小學”建成於民國三年,系中西式結合的哥特式建築。永泰古城從建成至今,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滄桑,嶽鎮邦、嶽升龍、嶽鐘琪祖孫三代對龜城的影響,使永泰古城名聲遠揚。《最後壹個冬日》、《美麗的大腳》、《雪花那個飄》等影視劇片在這裏拍攝。龜城是壹個可以向影視城方向發展的、珍貴的 歷史 文化遺產。
05、碧口鎮
碧口因水而多情,也因水而繁盛,白龍江和白水江在玉壘關匯合之後,安靜地流過碧口,匯入嘉陵江,這裏曾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商賈林立,位列甘肅四大名鎮之首,自明清起,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龍江、嘉陵江兩百裏水道上,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震峽谷,纖夫肩上的纖繩溝通了甘、青與巴蜀的聯系,故此,碧口又有了“水上絲綢之路 ”起點的說法。
在碧口白龍江以西的深山密林中,還棲息著“國寶”大熊貓和金絲猴。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壹的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壹部分就在碧口境內。
06、街亭古鎮
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0公裏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公裏,是壹處寬約6公裏、長達十幾公裏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成為“關隴道”和“蜀隴道”的交會處和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諸多 歷史 古跡。
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裏。街亭所處的位置是壹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三國時期諸葛亮派參軍馬謖督先鋒眾軍,裨將軍王平為馬謖軍中先鋒固守街亭,因馬謖違亮部署,又不聽王平力諫,“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終被魏軍大將張郃所敗,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馬謖(有逃獄之責)下獄被殺,上疏請求自貶三級。從此,街亭因此名揚天下。
07、大靖鎮
要想掙銀子,走壹趟大靖土門子,都說沒銀子,家家端出幾盆子。——甘肅民謠
大靖,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南依祁連山余脈,北靠騰格裏大沙漠,是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壹顆璀璨明珠。 歷史 上是壹個盛名遠播的地方。馬家窯出土的文物,反映出大靖古代文明的初創痕跡。
大靖, 歷史 上曾是甘肅的四大名鎮之壹,漢武帝時期稱為“樸環”,商貿活動最為活躍。陜西、山西壹帶的商人確有“要想掙銀子,走壹趟大靖土門子”之說。因此,文人墨客稱大靖為峻極天市,在人間高大繁榮到了頂點。白天商賈雲集,人來車往,萬頭攢動;晚間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好像天上的街市壹樣。
08、陽關鎮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鎮位於敦煌市南部,距市區64千米,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淒涼委婉的代名詞,今天的陽關、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更是著名的 旅遊 勝地,陽關、玉門關、渥窪池、壽昌城等名勝古跡座落於陽關鎮境內。
09、哈達鋪鎮
哈達鋪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部,是是紅軍長征中壹個重要的坐標點,原因來源於壹張舊報紙。1935年9月12日,中央在甘肅省叠部縣境內的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8天後,紅軍中央縱隊進駐甘肅宕昌縣哈達鋪鎮,並在此獲得壹張《大公報》,報上有關於陜北紅軍和根據地的消息。得到這個信息後,毛澤東做出了到陜北去的重大戰略決策,並整編紅壹方面軍為陜甘支隊,紅軍目標明確地向陜北進發,因此,哈達鋪鎮也被稱為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10、禮辛古鎮
禮辛鎮位於天水市甘谷縣西北四十公裏處的清溪河南岸,是甘肅省十大古鎮之壹,有悠久的 歷史 ,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發源地之壹。禮辛遺址的彩陶成為壹道曠世的文化風景。
清溪河從黃土高原谷地澀行東去,滋潤了壹川,使得兩岸菜地似錦,稻田縱橫,楊柳蔥郁,花木爭茂,禮辛成為遠近聞名的壹塊綠洲。
張中國之掖……張掖!
隴西鞏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