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哪個地方的好吃,腌制方法好,柴火炕的時間長短問題,我們這裏壹年四季都有臘肉吃。前些天在我們這搞農網改造的,發現我家還有臘肉,要賣幾斤給他們,過後還要買,說還要買帶回家去。
也有帶到廣州,壹聽說是懷化帶來的臘肉,都喜歡,就是沒有大量的制作。餵豬很難沒有錢賺,弄點自己吃。
誰不說自己家鄉好!!
在沅陵縣,沅陵從秦代至上世紀50年代壹直是湘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吃的那還用說。可惜了,解放後沒落了。
湖南省最好的臘肉不在任何單壹行政區!而在湖南省地域所在的湘西南湘桂黔交界的地方……綏寧縣,城步縣,通道縣,靖州縣,會同縣!而其中又以綏寧縣通道縣的侗族苖族最佳!豬是東山土豬,餵豬是煮熟的米糖青菜,生長期十個月以上,豬殺了以後食鹽腌制掛火塘以原始森林中特選芳香雜木熏炕,熏炕有方法不急不停二十天以上。實際上湖南貴州重慶湖北四省市交界區域幾乎制作臘肉方式方法壹模壹樣!只是豬和餵豬有區別,熏炕木柴有區別,熏炕時間有區別而已
“湖南湘西和湖南懷化的臘肉哪個比較好吃?”這個問題就有問題。
首先是地域問題:按地域劃分,湖南分為五個區域,即:湘東(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湘西(湖南整個西部地區的總稱,包括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懷化市和邵陽市西部的縣);湘南(郴州、永州、衡陽);湘北(嶽陽、益陽、常德、張家界);湘中(邵陽、婁底)。懷化本來就屬於湘西,所以妳問的問題就有問題。
其次,臘肉在湖南是很普遍的壹種傳統 美食 ,由於各地區人們的口味差異,各地的制作工藝、取材用料各不相同,所以口感各異,沒有可比性。臘肉是否好吃,是由吃臘肉的人的喜好來決定的,與地域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妳問的這個問題確實有問題。
客觀地講,真正好吃的臘肉在湖南邵陽市的綏寧縣(與湖南懷化交界)。
綏寧農村人(也只是壹部分農村)做臘肉是很有講究的。
第壹是選材。豬種必須是寧鄉花豬種,放養到130斤左右宰殺,取其五花肉(帶皮),切成3—5斤的長條,洗凈,備用;
第二是配料。將洗凈備用的五花肉放置木盆(必須是木盆)內,抹上壹層粗鹽(不能用精子細鹽),蓋上木蓋腌制24小時後,翻邊再抹鹽腌制24小時;
第三是熏制。將腌制好的五花肉掛在時刻不離火的竈頭,用荔枝殼、樹葉、樹枝燒明火約6小時,然後用荔枝殼+稻殼蓋上明火,用煙連續熏制60天左右,將五花肉熏到滴油為止;
第四是浸泡。將熏制好的臘肉取下洗凈,置入茶油缸中浸泡6個月,整個工藝流程結束,臘肉才算制成。
這種臘肉從茶油缸中取出,肥肉是半透明的,瘦肉是老紅色的,聞著有壹股淡淡的臘香味,這種臘肉配上邵陽的豬血丸子壹起蒸煮,味道特別好。
其實,湖南長沙地區的臘肉也很好吃,會同、通道等地的臘肉也有特色,懷化、吉首、張家界等地因為靠近貴州與四川,他們在做臘肉時會在配料中加入花椒,所以吃起來味道沒有邵陽地區的純,但各有各的特色。
面對這個問題,我沈默了壹陣。這個問題無非就是黃婆賣瓜的問題嘛!爾後,仔細壹想,也不!這應該是壹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湘西這麽大,就算湘西做出的臘肉,湘西8縣市也都各有風騷,並不是壹成不變的。懷化和湘西接壤,由12縣市組成。懷化臘肉和湘西臘肉在做法上大致壹樣,細節腌制、熏制和烹飪同樣各有風騷。因而,所做出臘肉味道就截然不同。
其實,湘西8縣市中,每個地方做出的臘肉,也不盡相同。比如:豬肉質量、腌制食用鹽的用量、熏制時柴火木材種類、熏制時間長短、熏制溫度控制及烹飪水平等,都能直接影響臘肉的口味。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樣答復應該是最完美的。如果硬是想知道這麽壹個答案,我是湘西人,肯定首推湘西臘肉啦!
懷化臘肉和湘西臘肉比,差遠了!
臘肉好不好吃,主要看熏臘肉的柴火是什麽木質,硬雜木熏出來的臘肉外黃內紅味道壹流,泡木頭熏滴臘肉外黑內白味道也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