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之壹.黃河發源於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區,在山東墾利縣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裏,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裏.
黃河名字的由來
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時,她的名字並不叫黃河.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註》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為“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壹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黃河流域簡史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半坡氏族是我國黃河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4000年前,黃帝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構成華夏族的主幹部分.到宋元以前,黃河流域壹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創造了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自宋元以後,直至近現代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由於人口的壓力自然條件等因素,經濟重心南移,但黃河流域仍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懸河
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又稱“地上河”.流域來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降平緩的中、下遊,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擡高,水位相應上升.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下遊是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河床灘面高出背河地面壹般3~5米,部分堤段達10米.
保護母親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曾經創造了璀璨的華夏文明.由於自然、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保護黃河,保護母親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同誌們,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積極投身保護黃河,保護生態環境的偉大事業中,從我做起,積極踐行;植綠護綠,珍愛生靈;治理水土,優化環境;抵制汙染,倡樹文明,為促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詩句: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 《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