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人口有多少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人口有多少

人口:約6萬人

人口密度:13人/km2

林周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上遊及澎波河流域,縣駐地距拉薩市65公裏。現在的林周縣是由原來的澎波農場、林周農場和原林周縣三個縣級單位合並而成。全縣轄甘曲鎮、邊交林、江夏熱、卡孜、松盤、強嘎、春堆、唐古、旁多、阿朗等9鄉1鎮,49個村民委員會,431個自然村。全縣總面積4512平方公裏,2003年總人口6萬。

林周藏族意為“天然形成的地方”。1857年林周宗建立。民主改革後,1959年8月14日,林周、旁多兩宗合並成立林周縣人民政府。

林周縣是農業大縣,全縣耕地面積18萬畝,占整個拉薩市耕地面積的三分之壹,各類牲畜30萬頭(匹、只),糧食總產1.2億斤,是拉薩市的第壹農業大縣,也是全區第三個糧食總產過億斤的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宗教大縣,***有寺廟37座,僧尼1055人,特別是在藏傳佛教界有著壹定影響,由國務院批準認定的第七世熱振活佛和拉薩市人民政府批準認定的第二十三世達龍活佛,均生活在縣北部。

2004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5億元,農牧民人均收入2649元,財政收入407萬元,鄉鎮企業產值和多種經營完成7316.03萬元,勞務輸出36973人次,勞務收入 2828.22萬元,基本建設項目總投資19067.2萬元。

林周縣是拉薩地區主要糧食生產基地之壹。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油菜、蔬菜等。以飼養牦牛、犏牛、黃牛、綿羊、山羊為主。

林周縣現有縣水電站1座,鄉水電站2座。粉條廠和糧油加工廠各1家。民族手工業較發達,主要行業有織氆氌、卡墊、制陶等。

林周縣制陶業歷史悠久,主要產地在澎波。產品有火盆、花盆、油壺、酒壺等。1983年普選入全國民族特產手工藝品展覽會。

全縣有主要公路3條,總長160公裏。鄉村公路12條,總長260多公裏。已形成通拉薩市、鄰近各縣、各鄉的交通網。2003年,全縣擁有電信、郵政局2所,基本上壹星期兩趟郵車,郵電業務總量21萬元。968門程控電話已開通,可與區內外數字直撥。無線、好易通893部,21戶寬帶,衛星電話10戶,IC卡6部,201卡電話已建3部,公用電話56部。

林周縣文化、廣播、電視、電影事業進壹步發展。2003年,全縣***有學校63所,在校生9548人,教師578人。普通中學1所,在校學生3787人,其中少數民族3780人,占學生總數99.8%。

2003年,全縣***有專業技術人員357人,其中工程技術員45人,農業技術人員33人,衛生技術人員133人,教學人員182人。

截止到2003年底,全縣有廣播電視單收(收轉)站122座,廣播覆蓋人口44500人,覆蓋率為81%,電視覆蓋人口為49434人,覆蓋率為89%。縣有線電視臺已開通22個頻道,無線臺1座,文化館1個,書店1個,鄉級文化站9座。全縣***有電影放映隊6個,5個鄉放映點,壹輛流動放映車。公***圖書館1個,檔案室1個,***有9個鄉級電視單收站,7個鄉級電視發射站。

2003年,全縣擁有各類衛生機構55個,其中醫院1個,醫院床位70張,其中農村醫院床位40張,占總床位數75%,年平均每4人擁有醫生4人。

林周縣境內山水毓秀,人傑地靈,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北部的熱振寺,歷史悠久,建築獨特,座落在千年古柏之叢;南部的虎頭山水庫,林周縣的阿古頓巴傳說和古老的文化,為林周發展旅遊錦上添花,為農牧民增收打下了基礎。境內已知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重晶石、煤、石膏等,主要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鹿、獐子、黑頸鶴、雪雞、灰鴨、野雞、黃羊及蟲草、貝母

等。

自然地理

念青唐古拉山支脈——卡拉山橫貫全境,將林周縣分割為南北兩大部分。

在拉薩以北100公裏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裏,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兩省區天然分界線,也是青藏線109國道的最高點。

“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由此可見藏民對它的崇敬相希望。這四座山峰及其周邊地區曾受到強烈的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較為陡峭的山嶺,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異常。山勢筆直,險要壯觀。

林周縣南北狹長,跨度達180公裏。念青唐古拉山支脈——卡拉山橫貫全境,將林周縣分割為南北兩大部分。

念青唐古拉山支脈——卡拉山橫貫全境,將林周縣分割為南北兩大部分。北部屬拉薩河上遊及源流區域,素有“三河壹流”的美稱,即:熱振河、達龍河、烏如龍河、拉薩河流域。北部地區屬拉薩河支流澎波河流域,平均海拔3860米。

拉薩河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裏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遊壹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裏,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裏;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壹。此河屬於融雪和隆雨類型,水量的大小隨著溫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變化。

拉薩河流域內大部分為山地,山峰高聳,坡度陡峭,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念青唐古拉山脈必育有規模不大的現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發源於冰川,左岸支流大都發源於湖泊或沼澤。

拉薩河在林周縣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縣河谷變寬闊,寬約1—1.5公裏,開始有河心漫灘出現,漫灘上植被良好,該段河道較規正,兩岸分布三級連續的階地:三級階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長著茂盛的草類,是天然良好的牧場;二級階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壹級階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開墾成耕地。

沿河兩岸是河谷沖積平原,寬度達1—10公裏,耕地面積約57萬畝,這些地區,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質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糧食主要產區之壹。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裏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

林周縣北部地區屬氣候幹燥,平均氣溫2.9度,以牧業生產為主,為半農半牧區;南部地區屬拉薩河支流澎波河流域,平均海拔3860米,地勢平坦,谷地開闊,氣候溫和,水量充沛,年平均氣溫5.8度,是拉薩市的主要糧食生產基地。

林周縣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洪澇、泥石流、幹旱、冰雹、病蟲害、雪災、霜災等。

歷史沿革

林周藏族意為“天然形成的地方”。

林周縣藏語意為“天然形成的地方”。1857年林周宗(相當於縣)建立。

民主改革後,1959年8月14日林周、旁多兩宗合並成立林周縣人民政府。

1988年7月,原屬達孜縣管轄的澎波區劃歸林周縣管轄,逐漸形成現在行政區劃隸屬拉薩市。

縣政府駐地初設宗嘎村,1972年遷至旁多村,1988年再遷入甘旦曲果村至今。

2000年,林周縣轄1個鎮、9個鄉。各鄉鎮分別是:甘曲鎮、春堆鄉、卡孜鄉、強嘎鄉、松盤鄉、江熱夏鄉、邊角林鄉、旁多鄉、阿朗鄉、唐古鄉。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0895人。

2003年全縣總人口為55589人,自然增長率為4.7‰,漢族人口430人,占總人口的0.77%,少數民族人口55125人,占總人口的99.2%,農業人口52609人,非農業人口2980人,農業人數男性人口25644人,女性人口2696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2人。

林周縣境內以少數民族居多,占全縣總人口的99.2%,漢族占總人口的0.77%。

經濟概況

2004年底,林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5億元,農牧民人均收入2649元,財政收入407萬元,鄉鎮企業產值和多種經營完成7316.03萬元,勞務輸出36973人次,勞務收入 2828.22萬元,基本建設項目總投資19067.2萬元。

林周縣是西藏自治區“壹江兩河”中部流域農業綜合開發縣之壹,是西藏主要糧食生產縣之壹,也是西藏自治區科技示範縣之壹。2004年,全縣耕地面積18萬畝,人均耕地3.1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2萬斤。牲畜總頭數穩定在30萬頭(匹、只),還建成了熱振牦牛基地、澎波半細毛羊改良繁殖基地、人工種草基地、優質青稞基地、蔬菜苗木花卉基地、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等六大農牧業基地。種草養畜家庭示範牧場在全縣範圍內逐步展開,到2004年止,***發展1715戶。牦牛本品種繁育,澎波半細毛羊改良等已取得顯著成效。

工業情況

2003年因林周縣選礦廠的停工,對該縣的工業生產影響很大,全年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8.8萬元(當年價)。

農業基本情況

2003年,縣農業總產值為16504.25萬元(當年價),農業總產值中,農業10000.51萬元,林業372.56萬元,牧業6131.18萬元。縣主要農作物糧食9466.82公頃,油料作物1310.2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56135.81噸,油料總產量3523.15噸;全年造林面積497.64公頃。2003年,全縣鄉鎮企業和鄉經收入,從業人員12138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4%,總產值6137.15萬元。

財政金融

2003年,全縣財政收入357.3萬元,其中:各項稅收240.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89.8萬元,財政支出6959.5萬元。

截止2003年底,全縣***有各類金融機構4個,職工28人,其中農業銀行1個,職工12人,金融機構***吸收各項存款(年底余額)5035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年底余額)1972萬元,發放各項貸款(年底余額)4957萬元。

國內貿易

截止到2003年,全縣***有社會商業、飲食業機構50個,從業人員690人,全縣社會消費零售總額89.70千元。

人民生活

據2003年統計數據,全縣農牧民人均收入為2215元。

行政區劃

甘曲鎮

總人口8111人。

春堆鄉

總人口5118人。

卡孜鄉

總人口5014人。

強嘎鄉

總人口5544人。

松盤鄉

總人口4189人。

江熱夏鄉

總人口4705人。

邊角林鄉

總人口4706人。

旁多鄉

總人口4312人。

阿朗鄉

總人口4129人。

唐古鄉

總人口5067人。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林周縣在列。

2017年12月26日,農業部認定林周縣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7年2月21日,林周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