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左邊壹個單人旁右邊壹個革讀什麽? 是貴州的少數民族

左邊壹個單人旁右邊壹個革讀什麽? 是貴州的少數民族

左邊壹個單人旁右邊壹個革讀gě,"亻革"。

中國官方稱為“亻革家人”。是位於貴州的少數民族,已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列為世界18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壹,中國56個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所以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民族,甚至以為不存在。

擴展資料:

壹、分布地域

革家約五、六萬人,自稱“哥摩”(革語),革家的分布,主要在黃平、凱裏、麻江、關嶺、甕安、福泉、鎮寧、興仁、黔西等地,以重安江兩岸的黃平、凱裏最多,黃平縣有2.1萬人,占全國亻革家人口的43.2%。

主要居住在重興鄉和附近的重安鎮、黃飄鄉、谷隴鎮、崇仁鄉、新州鎮、浪洞鄉的89個村寨,黃平亻革家第壹大寨的是楓香寨有700多戶、3700多余人,第二大寨是塘都寨400多戶、2000余人。”還有望壩村等。

居住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裏市境內的有近萬人,主要居住在龍場鎮麻塘壹帶,麻塘是最典型的寨子之壹,有98戶,450人多人。

光緒四年(1879),革家人高貴富、羅廷相、羅文海等20人“勒石定章”立碑於龍場泡木寨,刻有“新寨、幹巖、楊家山、老鴉山、華界、洛棉、流水、魚洞、高幫坡、老鷹巖、壹碗井、幹田、小泡木、杉木坳、馬坪、看牛坪、下院、江禾”18寨和頭人姓名。

二、居住民俗

亻革家喜聚居於壑谷和高山之腰,房屋多為三間式木瓦房,村寨居住多則幾百戶,少則幾十戶,革家民居多呈木瓦結構,有四周墻壁象用鍋底灰塗抹的院落,家家戶戶都貼著紅春聯如“田野縱橫千嶂裏,煙火人家半山中。”

有的人家也有兩層小樓,庭院甚寬。正房以廳堂為中心,這是家人平日吃飯、休息和待客的地方。廳堂東側是臥室,右側是小客廳,設有火塘,為冬天烤火取暖和吃飯、待客的場所。廚房很寬,鍋竈甚大。

從前村民用壹根根竹澗從後山引來泉水註入水缸,免了挑水之勞,如今已用上清純的自來水了。樓上壹般是倉庫和姑娘的閨房,幹爽清凈,便於她們會友。樓下是放置農具的雜物間和牛圈。農家愛牛,牛圈和廳堂大門門框都插著驅邪祈安的菖蒲。

廳堂,正墻貼著“天地君親師”神位,下面還設有土地神牌位,與各地農耕民族的信仰習俗相似。奇異的是,在“天地君親師”牌位右上方,掛著壹副小弓箭。弓用桃枝彎成,弦是棉線,5支竹箭張掛在弓弦上。它們都用紅綠棉線纏繞,顯得五彩奪目。

百度百科-亻革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