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脆肉鯇,廣東省中山市地理標誌產品。由於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屢獲榮譽,並遠銷港澳地區和南美部分國家。
中山脆肉鯇的養殖經過了特殊過程。第壹步是養魚苗,大約用壹年時間養成半斤左右的小魚,再花壹年時間就可以養成5至7斤重,此時,它和普通的鯇魚還沒有任何差別。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溫度條件下餵養蠶豆,鯇魚的肉就會慢慢變得脆起來。經過120天以上的蠶豆餵養,就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脆肉鯇。大多數脆肉鯇的養殖戶都是買回養殖2年的鯇魚來培養脆肉鯇的。.
生產情況
中山市東升鎮是原產地和主產區,21世紀以來,該鎮立足於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圖2中山脆肉鯇養殖
.鼓勵和大力發展以脆肉鯇為主導的水產養殖業,不斷培育壯大“東裕”牌脆肉鯇品牌,使脆肉鯇養殖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了東升鎮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壹張特色名片。
2009年,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脆肉鯇養殖面積達10240畝,占全中國的六成以上,廣東省70%,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鎮。2007年,中山市首屆脆肉鯇美食節的成功舉辦,既讓具有“中國脆肉鯇之鄉”美譽的東升鎮蓬蓽生輝、蜚聲海內外,更使東升鎮“東裕牌”脆肉鯇成為眾多美食家追逐的熱點。與此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東升鎮脆肉鯇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20多個城市及港澳地區和南美部分國家。在東升鎮僅脆肉鯇養殖產業壹項,就使農民壹年增收超過2億元,脆肉鯇已真正成為東升鎮發展現代農業的拳頭產品和富民支柱產業之壹。.
養殖歷史
中山發展脆肉鯇養殖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973年,中山人便在長江水庫利用水泥池、采取循環水飼養方式,成功培育出了肉質結實爽脆、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的壹種鯇魚,後稱脆肉鯇。20世紀80年代初,東升鎮在中山率先采用池塘試養脆肉鯇,經過20多年摸索、實踐和積累,掌握了壹套成熟的養殖技術,畝產由過去的750公斤提高到1710公斤。2006年3月,“東升鎮脆肉鯇高產增效技術示範”項目,經廣東省權威機構鑒定,項目總體達到國內同類領先水平。.
榮譽認證
2009年,東升鎮的“東裕”牌脆肉鯇正式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允許使用中國綠色食品專用標誌。2006年,東升鎮的東裕牌脆肉鯇已獲“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稱號。同年6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正式授予東升鎮“中國脆肉鯇之鄉”稱號,該鎮成為中國第壹個以脆肉鯇命名的特色水產鄉。2008年,中山脆肉鯇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中山脆肉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準自2008年12月10日起對中山脆肉鯇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中山脆肉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中山脆肉鯇產地範圍的函》(中府函〔2007〕16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中山市所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