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黃寺簡介
在京城中軸線附近,有壹座精巧的寺廟“西黃寺”,現在對外稱呼“西黃寺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築有:山門殿、鐘鼓樓、天王殿,垂花門、東西配殿、大雄寶殿、東西碑亭、南牌樓、北牌樓、清凈化城塔、慧香閣等。
從博物館展出的史料,我們可以看到這裏曾經有過的建築形式;可以清楚地知道古代西藏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系;也從中了解了當年乾隆皇帝與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的壹些故事。
與現在博物館建築不壹樣的是,在西黃寺中路建築還有匯宗梵宇院,這是班禪大師在北京的“行宮”,乾隆皇帝特為西黃寺題寫“匯宗梵宇”匾額。只是這些已經不復存在。
博物館中展出的歷史資料告訴人們,在公元1247年,西藏地方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代表西藏地方,蒙古皇子額沁闊端代表蒙古汗庭在今甘肅省武威市舉行了著名的“涼州會談”,從而使西藏、蒙古成為元朝中央政府治下的壹個行政區域。這是我國古代多民族國家的開始。
“涼州會談”後,西藏與中央政府有了更多的往來。為了融洽與西藏地方勢力之間的關系,1651年(順治八年清政府邀請西藏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進京與順治皇帝會晤。順治皇帝遂命令京城建造西黃寺,供五世達賴喇嘛駐錫。1652年(順治九年,五世達賴喇嘛率領西藏僧俗官員侍從3000多人,歷時9個月到達北京,駐錫在西黃寺。
至於西黃寺與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之間的關系,則要從頭說起。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1738年生於今西藏南木林縣。五世班禪圓寂後,1740年經七世達賴會同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同認其為轉世靈童,經駐藏大臣紀山向乾隆皇帝報告,獲得批準,1741年在紮什倫布寺坐床。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70壽辰,六世班禪不辭辛苦遠道而來到避暑山莊為乾隆皇帝祝壽。在當時那種歷史背景下,他的行動表明了壹種政治態度,因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尊重。
而在這壹年以前,乾隆皇帝得知六世班禪將要進京祝壽,特意系統地學習藏語。同時命人在北京和承德興建了兩座廟宇,這兩座廟宇均仿自日喀則紮什倫布寺而修建,其中在北京香山營建的這座起名為宗鏡大昭之廟,而在承德避暑山莊北墻外興建的,則是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在藏語中的發音即是“紮什倫布”。當六世班禪啟程剛剛翻過唐古拉山,乾隆皇帝派人送去的禦容便已經恭候了,這意味著乾隆皇帝親自出迎並護送班禪大師進京。
在雍和宮有壹座班禪樓,據說也是當年六世班禪休息的地方。可見乾隆皇帝對他的尊重。
六世班禪抵京駐錫西黃寺後。乾隆皇帝親臨西黃寺,六世班禪出寺迎接,乾隆賞賜六世班禪許多貴重的禮物,並在西黃寺內與六世班禪壹起用膳。此後,乾隆和六世班禪多次往來於皇宮和西黃寺之間。
也就在這個時候,六世班禪不幸染上天花。說起天花,在當時是壹種令人恐怖的傳染病,皇宮裏的人們也無壹幸免。所以承德的避暑山莊、南苑的狩獵場都是皇宮的人們逃避天花大面積傳染的場所。
六世班禪壹行進京前對這種傳染病有所耳聞,隨行的人也有的種了痘,而六世班禪沒有種痘,也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天花。
他在病重期間,乾隆皇帝數次探視,並作“祈壽長椿圖”和《寫壽班禪聖僧並贊》詩賜予班禪,為其祈壽。這壹年的11月初二,六世班禪大師於西黃寺內圓寂。
乾隆皇帝親臨憑吊,處理壹切善後,並於西黃寺西側敕建清凈化城塔及清凈化城塔院。由於塔是為六世班禪而建,人們俗稱“班禪塔”或“六世班禪塔”,塔內珍藏六世班禪衣冠和乾隆皇帝的賜物等。
在京城,這種仿照印度菩提伽耶式修造的金剛寶座塔目前只有三處,西黃寺、真覺寺和香山碧雲寺。而西黃寺的班禪塔南北兩邊各有壹座牌樓,中央壹座覆缽式寶塔,周圍四座八角密檐塔,***同組成了五方式寶塔的樣子。寶塔的雕刻藝術精美,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很有震撼力。
徘徊在博物館院內,了解歷史上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了解與藏傳佛教相關的知識,了解清代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的這段歷史交往,讓人們深深地感到:壹個多民族國家的團結與強盛是壹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
西黃寺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西黃寺博物館每周六、日對外開放,門票20元/人
公交指南:
乘坐地鐵8號線安華橋站出E口,安德裏北街站出D口。
乘坐公交車123路西黃寺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