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形容壹個人的精致脫俗,謂之曰“不食人間煙火”,但汪老的《人間有味》,完全顛覆了這壹認知,我深刻地感受到食盡人間煙火才是最動人的超凡脫俗。
汪先生的散文先前有過壹些接觸,中學教材還學過壹篇《端午的鴨蛋》,但這壹次,敘事者***讀篇目,選了汪先生的《人間有味》,開始還是頗感意外,想著像這樣的文章,在教科書裏出現,讓學生讀讀品品也就可以了,真的有必要拿來用心研讀嗎?在這樣的吃吃喝喝的描寫中,能收獲什麽呢?
但網上搜羅買書的時候,第壹眼就被這本書的封面給吸引了!素淡典雅的裸脊裝幀,展示及簡介中的插畫不僅有汪先生自己的作品,還有名畫大家石濤、虛谷、齊白石等人的作品,盡管我並不能辨清到底是哪位大家的手筆,但只欣賞裝幀就美不勝收了,疑慮頓時消了大半,毫不猶豫的下單,連帶同樣賞心悅目的另外三本:《人間小暖》《人間草木》《人生有趣》壹起入手。沒想到,連買書都要看顏值。
拿到四本書的時候,更加激動興奮,真的是美不勝收,連贈的書簽都淡雅清新,忍不住的發圈曬幸福!
真正閱讀,才發現自己被深深折服了!整本書***四輯,前後各兩輯,前兩輯側重寫美食美味,可謂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極盡挑逗讀者的味蕾,街頭巷尾,美味小吃的香氣馥郁在字裏行間。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美食!我都懷疑先生是資深雲南美食代言人。因為有過去雲南的經歷,每當發現我們曾經在當地品嘗過的美食,就忍不住的激動,原本並沒怎麽在意的壹次旅行因為契合了汪先生所寫的壹些文字,而壹下子變得意義非凡起來。每每讀到壹處美食的描寫,忍不住喊兒子壹起欣賞,小青年會饒有興致的看完,並感慨,要是去雲南之前讀了這本書,壹定跟著書中所寫,吃遍雲南!為了這些美食,也壹定得再去壹次!好吧,如果汪老知道自己的文字竟有如此大的廣告效應,會不會是意外之喜?
查找資料可知汪老壹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盡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賈平凹曾評價汪曾祺:"是壹文狐,修煉成老精。"這個“精”是壹種精神,壹種精致。《人間有味》壹書中最打動我們的便是精致二字吧,妳看,在介紹過橋米線.汽鍋雞時寫道這家的有名,壹是湯好,二是片料講究,講究到讓妳不由得贊嘆:世間萬物,做到極致便可動人。而汽鍋雞的“只是清清純純,壹片雞香。”絕不像別家的五味雜混。看來,美食之清純乃食之至境吧,凡事專註便可精致,凡事精致,自可動人。
後兩輯主要寫親情、友情、鄉情以及濃濃的回憶。淡泊、寧靜、灑脫、釋然的心境透過紙背,直抵人心深處!很多時候,故鄉風物人情永遠不可能隔裂開來,對故鄉美食的熱愛,其實已經浸透了壹份情懷,這就是有滋有味,有情有義。所謂的美食文化其實和鄉愁文化,鄉土文化,鄉情文化分不開的,都說“壹方水土,養育壹方人”。任何壹個地方的美食都會有極深的地域烙印,中國美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產物,地域文化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所以,品美食也是品壹方風物人情。就像汪老所說:“壹個人的口味要寬壹點,雜壹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壹嘗。”
汪先生的文字有壹種平淡美,壹種細水流長的淡雅美,壹種氤氳著煙火氣息的歲月靜好閑適從容美。
可以說《人間有味》是壹部描寫美食抒發真情的散文集,壹茶壹飯,壹湯壹水,壹人壹事,壹景壹物,都洋溢著情趣,日子在汪先生的文字裏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總有壹股溫暖在字裏行間恣意流淌。
汪老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汪老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從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只是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他曾說:“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麽時候都需要的。”“我喜歡疏朗清淡的風格,不喜歡繁復濃重的風格,對畫,對文學,都如此。”“我曾戲稱自己是壹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大致差不離。”“我非常重視語言,也許我把語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極致。我認為語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內容。”“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讀《人間有味》,如見其人,好壹個可愛的老頭!表面上的吃吃喝喝裏,分明有逝去的時光和情懷,亦有壹種從容在其中。
讀《人間有味》,我讀出了壹事精致便可動人,也讀出了汪老對美食,對家鄉的壹種摯愛。有這樣壹份愛,壹份情懷怎能不動人?
也許最動人的還是氤氳在書中的那份煙火氣。就像有人說“沒有煙火氣,人生就是壹段孤獨的旅程。”的確如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涯羈旅客之所以孤獨不正是因為無法親近那縷可以慰藉孤苦靈魂的炊煙嗎?
“人生忽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