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消化器官各有什麽特點?他與安排膳食有什麽關系?
壹、 制定科學、合理、平衡的膳食計劃,科學制定帶量食譜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營養素供給量標準,制定出適合我園的營養平衡帶量食譜,並且建立了“壹周食譜”欄目,每周向保教人員及家長、幼兒公布當日夥食,目的是宣傳營養知識,讓家長、保教人員了解膳食營養結構,膳食營養平衡對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對膳食營養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幼兒營養要合理,膳食須計劃,合理營養是創設健康膳食環境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和物質能量代謝的必要條件。只有營養合理,才能對大腦、智力、體格、心理與行為諸方面產生良好作用。幼兒的合理營養,是指膳食中含有機體所需要的壹切營養素和熱量,攝入的食物滿足幼兒身心需要,易消化,促進食欲,不含對機體有害的物質,幼兒能按時、有規律地進餐。合理營養體現在膳食上就稱為平衡膳食。任何壹種食物都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素,任何壹種營養素也不可能具備全部營養功能。因此,要求把各種食物合理調配,使具有不同營養特點的食物在膳食中占有適當比例,從而保證幼兒的營養需要和膳食供給之間達到平衡,各種營養素和熱量平衡,各種氨基酸平衡和各類食品平衡。編制膳食計劃是調整膳食環境、保證幼兒合理營養的主要措施,也是幼兒園膳食調配和管理的重要環節。編制膳食計劃的具體工作是編制壹日、壹周的食譜,並將壹日三餐的主要食物名稱、烹調方法列表張榜公布。編制食譜要以幼兒年齡特點、健康狀況、活動情況和供給量標準作為依據,參照幼兒園膳食收費標準和市場供應情況,科學調配各類食品和營養素,註意主食和副食的互補,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互補。膳食計劃還包括建立科學的膳食制度,幼兒膳食要定時定量,每日進餐的次數和間隔時間應有壹個相應規定。膳食制度是根據不同年齡幼兒胃的排空時間、胃腸功能特點和生活作息時間來安排的,可規定為三餐兩點或三餐壹點制。壹般要求是早上吃飽,中餐吃好,晚上適量。全托幼兒每日熱量供應不低於供給量標準的90%,日托幼兒的全日熱量供給不低於標準的80%,動物蛋白質不低於全日蛋白供給量的1/3,如加上豆類蛋白,最好超過全日蛋白供給量的50%,以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科學合理制定幼兒食譜,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根本 。我們認識到制訂食譜是科學養育幼兒的重要措施,它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根據我園工作實際我園成立了由家長參與的食譜制定小組,參與幼兒食譜的制定,成立夥委會:每月召開壹次夥委會,領導親自參加,家長代表、醫務人員、管理員、財務教師等,總結工作,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提高膳食質量,對照各年齡組的營養易進行檢查,及時調整幼兒夥食,更進壹步達到膳食搭配合理,保證各年齡段所需營養。膳食工作做到夥食專款專用,精打細算,計劃開支, 每月向家長公布帳目,征求意見。有營養師定期計算每日膳食中各種營養素的實際供給量,從而制定出適合幼兒的食譜,得出結論,作出適合幼兒的飯菜。制訂科學膳食選擇的食品營養豐富,又適合幼兒食用,例如:菠菜,我們進行攪打菠菜汁“菠菜饅頭”,紅蘿蔔取汁加糖進行:“蔬菜饅頭”,米飯的多樣化,如“菠蘿米飯”、“雙色米飯”等等,花樣的變化增進了幼兒進餐的興趣。綠葉菜,比淺色或根莖蔬菜好,新鮮豆類比瓜茄好,內臟(肝等)比壹般的肉類好,食品選擇多樣化,使各種營養素能起互補作用,不吃過油、幹粗、過硬及刺激性食物,食譜每周更換壹次,每周不重樣,認真執行。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夥食質量的提高,我們每年的“六壹”前夕,舉辦美食節,目的就是:展示我園夥食特色,家園攜手,挖掘適合幼兒的美食,***同促進夥食質量的提高,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年“五壹”期間我園舉辦的美食節,家園提供菜點100余種,不論是花色、還是質量較往年有了較大提高,從中發現了多種適合幼兒的美食,如我們幼兒園孩子喜歡吃的大拉皮,喜歡喝的百合鮮果粥就是吸取了家長的意見新添的美食。二、根據幼兒的膳食心理特點來搞好食物調配與烹飪,是創設健康膳食環境的重要內容。4 ~ 6歲幼兒隨年齡增長愈來愈喜歡吃形式多樣的飯菜,能逐漸適應幹稀搭配,喜愛花樣的面點與各種配菜,聽到喜歡的食品會與小同伴奔走相告。他們喜愛色香味形均佳的飯菜,愛吃帶餡的食品,而不愛吃太長的菜葉、滑溜溜的紫菜、糊狀的豬肝和醬色太深的湯。可將孩子平時不愛吃、但營養豐富的豬肝、胡蘿蔔制成餡,做成餃子和包子,將不愛吃的豆制品鹵成五香豆腐幹當早餐與點心吃,可使他們樂於接受,增進營養素的攝入。根據幼兒的膳食心理特點來搞好食物調配與烹飪,是創設健康膳食環境的重要內容。幼兒的膳食要特別強調多樣化,粗糧細作、細糧巧作、變換花樣,這樣的膳食才稱得上是合理營養。1 ~ 3歲的幼兒膳食由母乳牛奶轉變為糧食,由半流質食物轉變為固體食物,此時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充分供給,膳食要定時定量,少吃多餐,食物中多含優質蛋白質,以保證生長發育需要。壹般不給幼兒吃過甜、過酸、過鹹、過於油膩的食品,最好是葷素搭配、幹稀搭配、鹹甜搭配的糧、肉、蛋、菜混合食品,使營養合理,膳食平衡。 4 ~ 6歲的幼兒要優先保證提供富含蛋白、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食品,食譜常換花樣,主食也要多樣,如米飯、花卷、包子、面條、餃子等。通過科學烹飪,食物不僅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形,還要適合幼兒的消化能力和膳食心理特點。要強調烹制出蔬菜和肉類的本色,如燒肉呈現紅色,糖醋排骨呈現醬紅色,要除去食品的腥、生氣味,使之各具其香。任何菜肴都應講究刀法,整齊、變換的線條和圖案能給幼兒新鮮感,促進食欲。膳食烹飪還要註意盡量減少營養素的損失和破壞,炒菜時不要加水太多,菜湯和菜壹同食用;淘米次數不要過多,以減少維生素B1的損失;米湯不要丟棄,煮水餃和面條的原湯應讓幼兒食用。三、註重個體差異,創設愉快、健康的進餐環境,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環境包括生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兩方面。健康的生理環境是指餐廳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餐桌與食具清潔美觀,大小適宜,室內布置優雅整潔;健康的心理環境是指膳食氣氛和諧,不強迫幼兒進食,不體罰或批評,保持幼兒情緒愉快。在進餐過程中,師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融知識教育、情感交流、行為與習慣的訓練為壹體。還可播放壹些輕松、優美的音樂,以促進食欲。進餐環境中的噪音、喧鬧、擁擠和汙染會使幼兒大腦皮層抑制,影響膳食的質量和消化吸收。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幼兒的膳食平衡,有利於消化器官的活動和疾病預防,也有利於幼兒良好道德品質與文明行為的形成。膳食習慣深受環境的影響,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模仿成人而習得,或是缺乏訓練,或嬌慣和放縱所致。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多,如偏食、挑食、快食、好吃零食、鹹食、燙食、蹲食、節日暴飲暴食、飯前便後不洗手、喝生水、生吃未洗的瓜果蔬菜、吃腐敗變質的不潔食物、餐具碗筷***用等。要註意調整各種影響膳食習慣的環境因素,家長與教師要作好示範,幼兒園和家庭壹致要求孩子定時定量、定地點進餐,細嚼慢咽;幼兒進餐時間每次至少半小時,也不易太長;要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飯撒飯,飯前作好準備;要創設良好的相互模仿與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進餐過程中鞏固正確的飲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總之,擁有生命健康是每壹個幼兒的權利,維護幼兒生命健康是法律賦予我們每壹位幼教工作者的職責,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科學膳食管理,讓淄博師專附屬幼兒園成為家長、社會滿意、幼兒健康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