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淮揚菜的形成原因

淮揚菜的形成原因

1/何謂淮揚菜

淮揚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壹,發源於揚州、淮安。菜系充滿淮、揚特點。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淮揚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雅俗***賞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

2/淮揚菜歷史

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

揚州的先民早在約4000年前,就已經掙脫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超越伏羲火上燔肉、神農石上燔谷的原始萌芽時代,使用陶質炊器,火烹熟食了。揚州進入古邗國時代,即中原夏商周時期,在儀征破山口出土了屬於這壹時期的青銅鼎、鬲,鼎煮肉,鬲炒菜。這應該就是淮揚菜的濫觴。

西漢淮揚菜

淮安辭賦家枚乘所寫的《七發》中居然“飲食”與“遊宴”便占其二。他所描述當時豪宴中的菜譜,以煎、熬、炙、燴等多種烹調法,以五味調和為標準,制有調醬爛熊掌、烤獸脊肉薄牌、鮮鯉魚肉細絲、鮮嫩蔬菜,並且奢侈地用黃玉蘇子起香、蘭花泡酒漱口,所以,與其說《七發》是諷諫宏論,不如說是第壹份淮揚食單。

魏晉南北朝淮揚菜

魏晉南北朝時期,白魚菜、鱔魚菜的記述多了起來,如《齊民要術》中,就記有“釀炙白魚”,此外,“餅炙”、“炙魚”、“毛蒸魚菜”、“蒓羹”等菜中也用上了白魚。這裏的“白魚”未明言產地,但估計有可能產於淮河,特別是“釀炙白魚”中的白魚是“長二尺”,就更有可能是“淮白魚”了。

隋唐淮揚菜

隋煬帝將長安、洛陽中原美食,隨龍舟帶進揚城隋宮,進而外傳民間食肆;更兼帆墻驟經之處,“夜煮百羊,以供酒饌”,州縣上貢珍饈,廚師刻意鬥妍,據載當時上貢的食品就有魚鱭、河蟹、蜜姜;地方官史更是設宴獻珍,趙元楷就因為獻異味獲寵,從而升任江都郡丞。而唐代經濟的發展,更是刺激飲食業的繁榮。

宋朝淮揚菜

宋慶歷八年春,壹代文學巨匠歐陽修給揚州美食界帶來福音,這位醉翁常攜賓客舉行平山堂飲宴,文章太守,揮毫萬字,尊中看取美食文;此後,蘇荔又知揚州,與四學士飛雪堆盤燴魚腹,明珠論鬥煮雞頭,開創了給淮揚菜系註入文學新鮮血液的先河。此後,朝廷離揚偏安,揚州成了宋、金政權驛的交會要沖。南北飲食文化之間既對峙又對接,揚州市井,酒食繁華,專設“高麗館”,並按朝廷在臨安宴金國人使制,設宴九道菜點。

元朝淮揚菜

元代,直接記述淮安飲食的文字並不多,但是,有些資料仍有壹定的參考價值。如意大利人的《馬可.波羅遊記》第66章《淮安府》寫道:“淮安府是大批商品的集散地。通過大河將貨物運銷種地。這裏鹽產量極其豐富,不但能夠供應本城市的消費,而且還行銷遠近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大批商品的集散地”,其飲食業必然非常繁榮,這是不言而喻的。

明朝淮揚菜

明萬歷年間《淮安府誌》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

明太祖朱元璋對淮揚菜情有獨鐘,飲命揚廚專司內膳;這是淮揚菜系進京紮根的正式記錄;正德皇帝南巡揚州,遊龍戲鳳,當然也不忘淮揚佳肴,艷福口福,壹個也不能少。他們最愛吃的便是揚州壹帶江面特產鰣魚、刀魚、鮰魚,稱為長江三鮮。明萬歷年間《揚州府誌》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示江表……”足見其時揚州飲食之排場、之精湛、之豐饒,已經傲視江南了。

清朝的淮揚菜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葉淮揚菜走上巔峰的催化劑。現在我們能欣賞到的清人詠食史、詠采料、詠菜點、詠宴席、詠廚藝、詠酒樓、詠食俗、詠飲話的詩篇至少在200篇以上,使淮揚菜格調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誌》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

改革開放後的淮揚菜

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尤其是現代。其精細精美,色香味俱全,味道醇和雅致,令人觀之即食指大動,且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亦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