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我強調壹下,嚴謹的說法是:兒童編程培訓行業我沒有資格判斷,只是對我來說,經過思考,目前不合適。
先講優勢部分:
供應的產品其實不難,從scratch到python,從小到5-6歲的樂高拼裝玩具到18歲還能玩的可編程機器人,到真的走上編程道路到20多歲,都是很完整的體系,產品和課程內容到工具,都非常完善。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獲得這些資源,而廣大的大學畢業生,稍加培訓都有足夠的能力提供服務。需求上也確實存在廣大的客戶群體,我就是典型的客戶,我的孩子,不喜歡 體育 類,所以打球、踢球不喜歡,不喜歡藝術類,所以畫畫街舞不去。他又有算是學有余力,小學到初三之前,學習上有足夠的時間空余出來,這個時間父母反倒因為工作是沒有陪伴安排能力的。所以我需要壹個可以給他 健康 的,輕松的,具有成長性的內容去填補這個空間和時間。當初也是因為這個我才會教他編程,間中有壹段時間,他也在課外上過樂高的編程課,體驗了好幾個不同的課程。而這壹類客戶群體的比例其實壹點都不比什麽跳舞打球的人少。未來的小理工技術男性格都是這壹類的潛在客戶。妳只要看看身邊有多少孩子喜歡壹個人拼裝樂高拆玩具的,就能粗略評估到這是個很大的市場。
講了優勢,到“但是”了,為什麽我依然覺得需求端不合適我呢?這就開始看劣勢了:
這個行業是典型的客戶和用戶分離的行業,什麽意思呢?就是買單的客戶是父母親,而直接體驗服務的是孩子。很多行業都有這種特性,父母買給孩子的,兒女買給老年人的,老板買給員工的。這種服務的特性導致服務口碑和品牌再銷售傳播的銜接特別難,就是體驗到服務的人沒法正循環到復購或者傳播。而因為看中某些原因買單的人,無法直接體驗到花錢之後的價值,他需要通過另外壹環甚至多環才能反饋回來這個效果,結果往往會導致失真或者丟失。對象是孩子的時候,這壹點就更加嚴重。
我們先搞清楚二者的關系,誰才是真正的“商業對象”?孩子還是父母。我認為是父母。華為很早以前就講過類似的話,給錢的才是直接客戶。他才是買單的人,就算妳服務好孩子,讓孩子體驗好,最終的效果評估也要回歸到父母的感受。否則只要給孩子打 遊戲 他們就很開心了,調研體驗打分絕對都是滿分。那麽父母的感受怎麽解決?
實際上很多跟我溝通的父母都是這個反饋。
壹種是完全不專業的。
“這個東西這樣也叫編程?就這麽拖拉兩下?孩子能學到東西麽?每個人都這樣點幾下拖出來好像畫出來幾個效果,這是他做出來的還是老師弄來應付我們的?”
還有壹些比較專業的父母親,真是想不到,相對專業人士的反饋更加差。
“就這鼠標拖放壹下也好意思叫編程?這東西連電腦、系統、內存原理都沒講清楚也好意思講編程?這種膚淺的東西簡直是侮辱編程,在我們圈子裏這東西根本拿不出手”
妳說不對啊,那麽多興趣培訓,不都做得挺好的。咋沒這個問題?
我們來仔細看看,平時常見的籃球足球,舞蹈街舞的,書畫寫字,古箏鋼琴基礎上是說身體 健康 ,動作靈活,體態,修養,基本素質變好了。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可以展現的機會。小比賽,甚至每天下午去打打球都是父母體驗的場景,家裏掛壹副孩子的字畫,每天作業的工整,這都是很容易讓父母親收獲這個培訓的價值。更有意思的是,哪怕是高爾夫,板球,薩克斯這種小眾愛好,從滿足父母的成就體驗感來說,反而更加容易有體驗。所以最終客戶的滿足感很容易達到。就不說那麽多各種比賽評級的完善體系,鋼琴十級大家都知道吧,籃球幾級運動員都知道吧,電子學會的計算機3級是什麽概念妳知道麽?妳不知道,又怎麽會有從成績體會到的價值感,又怎麽跟邊上另壹個也不知道的閨蜜家長分享妳的價值感。
好吧,這壹點現在也在慢慢完善,關於兒童編程計算機的比賽,評級都在完善。很多少兒課程也是讓孩子可以做壹個動畫效果,做壹個 遊戲 帶回去展示,做壹個機器人遙控指揮效果,還拍下錄像發給家長。基本邏輯也是讓父母體驗到這個價值。編程的宣傳也是說可以解決數學思維,邏輯思維這種基礎素質。可惜的是,解決得不是很好。父母親就算隱約覺得不錯,也體驗不到怎麽個不錯,不錯到什麽程度,那個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就更加無法體現感受傳播了。解決不了這個,就無法通過他們的口去傳播,客戶不能傳播的產品,可想象的空間就少了很多了。
還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練習。孩子練習跳舞,練習音樂,練習籃球,父母親是有掌控能力的,他知道安排孩子每天打壹小時球,練壹小時舞,練壹小時琴。就算不那麽功利,孩子自己每周練習半小時壹小時。父母親是可以收獲安全感的,這個時間和金錢在這個時間裏場景裏看得到價值。可是妳的孩子去練習壹小時編程,妳能感受到什麽?在學校機構裏還好,交給老師了。老師說他學得不錯就不錯吧,在家呢,打開電腦?是不是在玩 遊戲 ?他說他學的就是要做壹個 遊戲 。而且,有幾個孩子真的能潛心壹小時對著電腦學習不偷懶玩 遊戲 幹別的?我所知很多孩子確實都會偷偷玩壹下別的。父母親沒有監督掌控能力,在跟自己的懷疑擔心搏鬥,孩子完全在跟自控力搏鬥,這樣的練習場景,體驗感是非常糟糕的。想象壹下,每天下午,4點到5點,孩子去練習自己的愛好,母親泡壹壺茶,跟電話那頭的閨蜜聊天,說我的孩子正在房間裏練習鋼琴,這個是父母親很休閑的時刻。但是換成我的孩子正在電腦前學習編程,學的啥我也不知道,講不清楚是在做什麽,反正老師說還不錯......這個場景就體驗感很差了。
再延展到我個人,我就壹個人,以線上為主的內容才是最核心的手段。讓孩子看網課學習?是不是更加提升難度100倍了。
再次強調,兒童編程沒問題,但是對我來說,不合適。其實也想到過壹些不同的路線和方案,但是對我個人來說,也沒有那個資源去運作,至少現在不合適我。
所以,如果這個最核心的需求點我的能力和資源無法找到滿足客戶體驗的方法,我就不會去做這個方向。做了也做不好,做不大。
插圖是石巖陌上花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