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景區開放西和縣夕陽湖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
成縣西夏宋旅遊景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
成縣陳語安生態園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輝縣市道坪古村落生態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輝縣太湖風情園旅遊景區(國家AA級旅遊景區)
文縣天池旅遊景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
宕昌官鵝溝旅遊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康縣花橋村旅遊景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
康縣王霸生態民俗旅遊區(國家AAAA旅遊區)
康縣安門口古村落楊康旅遊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
文縣碧口古鎮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溫縣白馬河民俗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開放區域和遊覽時間
景區每天具體開放時段和區域請以當地縣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的時段和區域為準。
遊客進入景區須知
所有進入景區的遊客必須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體溫高於37.3℃或未佩戴口罩的遊客不得入內。
遊客在遊覽過程中應文明有序,遵守相關規定並服從工作人員的現場管理。建議遊客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5m..
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發現健康異常,必須積極配合工作人員采取必要的防疫隔離措施。
西和縣萬霞湖景區景點介紹
萬霞湖位於西和縣城西5公裏處的江西鎮,是隴南市十大旅遊景點之壹,屬於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流域和水漾河支流江西下遊。它是甘肅省著名的高山水庫,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萬霞湖集休閑、度假、觀光、遊玩於壹體。四面環山,郁郁蔥蔥,波浪起伏,魚蝦在湖面上嬉戲跳舞。
成縣西夏宋旅遊景區
《成縣西夏頌》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境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和甘肅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它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東漢摩崖石刻。
《西夏頌》位於縣城西12公裏處的天凈山腳下的玉橋峽。刻於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距今已有1800多年。景點所在的玉橋峽疊崖對峙,石崖染墨,峽谷壹年四季清流洶湧。
成縣陳語安生態園旅遊景區
陳語安生態園是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成縣陳語安鎮。以“生態觀光、娛樂休閑、養殖垂釣、果蔬采摘、餐飲服務”為主題,以“山中有樹、林中有果、路中有花、四季常青、趣綠生活”為特色,打造了金銀花觀光采摘區、油牡丹觀光區、核桃種植采摘區。
輝縣市道坪古村生態旅遊景區
道坪景區位於隴南市徽縣嘉陵鎮北20公裏的道坪村。它屬於長江流域嘉陵江上遊,位於嘉陵江南岸,在山東省的南角。面積3.2平方公裏,平均海拔約1.000米。屬於典型的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旅遊資源豐富,四季風景如畫,發展前景可觀。
輝縣太湖風情園旅遊景區
太湖風情園位於縣城南2公裏處,是輝縣實施“南拓北拓”戰略,打造“兩山壹水”最佳人居環境城市的重點項目。總體開發思路是:在充分考慮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對原店子河水庫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將其建設成為壹個風景優美、風格獨特、以生態為特色,集觀光、餐飲、娛樂、休閑為壹體的景區。
文縣天池旅遊景區
文縣天池位於文縣西北85公裏的天威山上,在湯漾源頭的熊晃山腳下,也被稱為湯漾天池。有9個大海灣,65,438+008個旋律,形成壹個湖水清澈如葫蘆的湖泊。天池平均水深97米,湖面面積1平方公裏(1.500畝),湖面海拔1.728米,宛如壹顆璀璨的藍寶石鑲嵌在隴南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文縣天池風景區包括湯漾天池、盆景池、馬殷池和林晃谷。集高山湖泊、動植物資源、火山地震遺跡、民族風情於壹體,是甘肅省獨具特色的著名景區。
宕昌官鵝溝旅遊景區
關鵝溝風景區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郊區,由關豬溝、鵝溝、木龍溝和廟溝組成,總面積4.2萬公頃。它已被確立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和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集原始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地貌景觀、水域景觀、天文景觀和人文景觀於壹體,景觀資源總體品位高,空間布局特色突出,動植物分布多樣,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奇特,奇松遍地,怪石速溶陶,山勢險峻,谷峽綿長,瀑布四季連綿,白浪連綿,四季常勝,處處皆景。
康縣花橋村旅遊景區
花橋村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場壩鎮。位於省道百旺公路沿線,距成武高速公路王官入口5公裏。它是康縣的北大門,也是茶馬古道上著名的驛站。花橋村景區是西北地區集鄉村康養養老、田園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遊培訓、農特產品加工、展示銷售等為壹體的鄉村旅遊景區。2016年2月30日正式升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康縣王霸生態民俗旅遊區
王霸生態民俗旅遊區位於甘肅和陜西交界處的王霸鎮,距縣城10公裏。是川陜進入甘肅的重要通道之壹。景區核心區7.5平方公裏,這裏生態鄉村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被譽為“隴上田園、詩畫王壩”。
楊康康縣安門口古村落旅遊區
楊康旅遊區位於康縣城南8公裏,景區面積2.6平方公裏。
因此,大多數房屋都建在河岸上,因此被稱為海濱。交通便利,省道楊康路貫穿全境,是連接花橋和陽壩國家AAAA風景區的重要驛站。
溫縣碧口古鎮旅遊景區
碧口鎮位於甘肅最南端,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是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點區域之壹。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雨量充沛,負氧粒子豐富,生態資源良好,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是甘肅最早種植茶葉的地區之壹,素有“甘肅西雙版納”“甘肅小江南”之稱。
溫縣白馬河民俗旅遊景區
馬和生態民俗風情景區位於溫縣城西3公裏的白馬河鐵樓藏族鄉,是古白馬栲的後裔。鐵樓藏族鄉是文縣唯壹的民族鄉,也是隴南市七個民族鄉之壹。是文縣四大邊陲村落之壹。因古代發現壹個大鐵爐而得名,又稱鐵爐寨。境內白馬河是文縣八大河流之壹,因別名鐵樓鄉白馬峪而得名。白馬河發源於該鄉海拔3543米的石崖子梁,縱貫全鄉,經城關鎮甘溝坪、西園村後匯入白水河,流量29.5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