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尋找關於美食的文章!!!!超急 十萬火急

尋找關於美食的文章!!!!超急 十萬火急

: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生於80年代的俏皮女孩殳俏,有著讓同齡人羨慕的吃客經歷。在她看來,和掃地、洗衣壹樣簡單的做飯,如今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望而生畏的負累。大眾對美食急劇膨脹的熱情和享受美食的態度,讓美食家也成了緊俏又暢銷的行當……

生於好吃家族

我們壹家人都是地道的好吃分子,從太爺爺的故事開始,壹直傳承著愛吃的基因。太爺爺在上海海關做買辦,家境殷實又生活洋派,配著中式、西式兩個廚子。我小時還經常聽家裏人念叨,太爺爺最喜歡吃哪家店的香腸卷、只喝哪家店的羅宋湯,他酷愛西餐,生活十分講究。爺爺和奶奶早年間也過著考究的生活,爺爺是上海醫大研究公***衛生的教授,奶奶是個酷愛畫畫作詩的“藝術女青年”。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裏,每天早餐時候,爺爺拿出壹塊小格子餐巾,往壹張歐洲宴會似的大餐桌上壹鋪,開始吃西餐。餐桌大得可以睡覺,我夏天會躺在上邊乘涼。桌上擺著豬肝醬、雞肝、鴨肝醬和果醬等十幾種醬,黃油的種類也很多。奶奶是壹個不做家務事的女子,但是她會為了滿足壹家人的口腹之欲而細心地烹飪。奶奶不喜歡女傭動她的廚房,寧願自己料理食物。愛花錢的奶奶講究生活品位,雖然做吃的,卻不為壹日三餐所累,她說,“做菜做得最不好的是怨,做女人最差的是做成怨婦”。

爺爺奶奶雖然對生活很講究,但並不是那種處處挑剔的貴族姿態。當失去了原有生活條件時,他們會想盡辦法尋找替代品,充滿了做東西、吃東西的誠意。小時候爺爺在家裏用舊的手搖冰淇淋機做甜點給我吃,奶奶用韭菜和糯米做團子吃。原本養了幾只雞和兔子改善夥食,卻因為對它們產生了感情舍不得殺,最後奶奶全部送給了親戚。對喜歡吃的人來說,做菜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和掃地洗衣差不多,只不過多些創意。我上小學時趁大人不在家,自己嘗試著做火腿蒸魚、紅燒肉、蘋果卷,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到現在我也沒有特意把做菜當作藝術,那樣就多了很多不可親近的感覺。現在我爸爸在上海總是盼著我回家,他會自創芥末雞翅、紅咖喱燒帶魚給我吃,雖然不敢說很美味,但這樣充滿情感的美食,我非常喜歡。

充分地尊重食物

14歲在上海第壹次吃到日本料理,我就喜歡得不得了。那時家裏來了客人,我們去五星級酒店吃最好的日本餐,壹頓飯花了壹萬多元,生魚、果茶我都很喜歡。等到讀大學二年級,我到日本去留學,獎學金非常豐厚,壹個月僅僅夥食費就有十萬日元,可以遍嘗美食。日本的餐飲資訊非常發達,美食指南做得十分詳盡,我也會跟著法國、印度各國的朋友去吃他們認為最地道的館子。我特別欣賞日本人尊重食物的態度,廚師們特別敬業,在飯店裏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關切地問食客好不好吃,更是特別在意外國食客的意見,客人提出菜單以外的要求,他們也會盡力滿足。

要說寫專欄,最初我是在《上海壹周》上寫關於醫學史的文章,都是比較好玩的醫學知識。比如由肺結核病的歷史談到女人化妝,有的女人故意把自己化得好像得了肺結核。鼠疫的產生跟女人愛穿皮草有很大關系,女人沒有了水貂皮,就用鼠皮代替。我將醫學知識和時尚、個人感受聯系起來。醫食同源,後來《東方早報》的美食編輯邀我寫文章,我也就答應了。我沒有用套路來寫美食,而是發自自己內心的感受,像寫壹個食物王國的“老友記”壹樣。我的書《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就表達了我對飲食的態度。人不要做對不起食物的事情,不應該虐食,比如吃猴腦、吃貓肉。我也反對美食家居高臨下挑剔食物,我在《小吃客》的文章裏也說道,挑剔是比較低的鑒賞階段,吃也從來就不是彰顯身份的壹個方式,只有在童年時習慣了錦盆玉食,在他們成年後才不會有對美食刻意的追求,和對品位刻意的培養。只有那些從幼齒的挑食中走出來的人才會成長為友善而不做作的真正愛吃者,因為他壹定更寬容,也更易於體諒。

要說我寫“煮婦日記”是壹件很偶然的事情。2002年我開始寫博客,平時寫專欄的文章是賣錢的,而博客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結婚後住到北京,爸爸開始看我的博客,我們之間又多了壹種聯絡方式。我告訴他自己經常在家做飯,他很有興趣,我就幹脆把自己的菜譜寫出來,當時是很私人的壹件事情,沒想到後來有那麽多人看。比如我介紹的潮式豉椒炒雙丸的做法,日記有載,“胖胖喜歡吃丸子,但是每次都只有火鍋的時候才能吃丸子,煮婦想到潮州菜裏有這麽壹招,遂拿來試試看。買來墨魚丸和蝦丸,放在白水裏煮熟,當然不要煮太久,註意保持彈性。撈出來,每個丸子壹切兩半,這樣好看壹點,味道也更加容易進入壹點。之後就很簡單了,切好壹把蔥段,挖壹勺李錦記的豆豉醬,在炒鍋裏放上蔥段、幹辣椒、豆豉醬用油先煸壹下,再倒入丸子翻炒,等每顆丸子都沾滿了豆豉醬則大功告成。吃起來辣蓬蓬香噴噴的比火鍋裏的丸子美多啦!”每周壹我都會給老公和朋友燒菜吃,壹周做壹次,也是為了奶奶說的,不要做菜做到生怨。如今大陸的年輕人對美食熱情高漲,但是很多人不喜歡動手,把做飯看成壹項艱巨任務。

壹些人經濟條件好起來,開始跟風吃昂貴、生猛的東西。比如殘酷地殺死動物,把吃看成了可以炫耀的權力。我總記得日劇裏的壹個情節,壹個女孩子為自己的婚禮訂了蛋糕,可是新郎卻壹直沒出現。最後廚師拿著精美的蛋糕,和傷心的女孩子坐在樓梯上,堅持壹口口吃完了蛋糕,因為“好的蛋糕做出來就是為了讓人吃掉”。這是對食物的尊重,我覺得好的美食是會勾起人的內心溫暖的回憶。

好像突然之間,我成了所謂美食家,給媒體寫專欄,給美食電影、電視劇做策劃。雖然我從小就喜歡吃,但沒有想到它會成為我的職業。對我而言,可以告訴別人對美食的感恩之心,是壹件不錯的事情。現在有的電視烹飪節目弄得很高端,盡是做魚翅燕窩雪蛤,這是壹種撐場面的東西,它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不會勾起妳對生活的記憶。對我來說,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做美食是壹件很自在、很親近又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