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跟腎壹樣的 腰果 ,是辦公室姑娘喜歡吃的零食。
到了下午三四點鐘,姑娘們伸伸懶腰,從抽屜裏,拿出些瓶罐袋子,吃上幾顆腰果零食,泡杯咖啡、奶茶,喝個“下午茶”。
我還記得,幾年前,鄰桌女孩每次吃腰果時,都會分我壹些,還不忘叮囑,
“鄭小獺,要多吃腰果,維生素多,能夠補充體力,抗疲勞,還能保護皮膚免於紫外線損害。”
腰果的受歡迎程度,不單是在辦公室,在餐桌吃飯時也是。
飯局上,喝紅酒、白酒,點上壹盤炒花生、炒腰果,作為下酒菜,再合適不過,耐吃又爽脆,嚼在嘴裏,還有勁道。
經常是酒喝完,腰果也吃盡。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腰果中含有大量的鎂元素,對喝酒的人是恰好的補充。
經常喝酒的人,身體其實對鎂,有很大的需求。
酒精會增加身體裏鎂的流失,人體失去鎂過多,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荷爾蒙分泌失調、精神不振。
所以,腰果的地位從來就是如日中天。
它跟榛子、核桃、杏仁壹起,並稱為“世界四大堅果”。
全人類,都愛腰果!
妳能想得出,核桃、榛子長在樹上的模樣,但肯定想象不出,腰果長在樹上的樣子。
如果妳跟姑娘們描述,她們眼睛肯定睜地比帶了美瞳還要大!
腰果長得實在是,另類!
先不說,我們吃的腰果,只是壹個種子,外面還有壹層堅硬的外殼。
而且,又不像核桃、榛子,是壹個完整的堅果,顏色也不像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呈米白色。
更讓人驚奇的是,腰果的“屁股”後面,還長著壹顆“大瘤子”。
碩大的、肥肥的,看似蘋果又不像蘋果,類似紅椒也不是紅椒,說不上來是什麽,反正,我們中國人肯定都沒見過。
不過,倒也鏡頭感十足,光照誘人。
腰果,英文名字是Cashew。
關於它名字的來歷,有個著名的傳說。
三百年前,印度人喜歡將腰果放在沙灘上賣,壹枚硬幣據說可以買上八個腰果,而在那時的印度,硬幣叫“Cashu”。
腰果的名字就變成了“cashinettu”,意思是硬幣堅果,後來,逐漸變成現在的名字 Cashew。
但實際上,腰果的英文名字,來源於葡萄牙語,來自腰果的老家巴西。
當16世紀,葡萄牙人征服巴西時,發現當地人喜歡吃壹種叫“Caju”的果實,(意思是能夠自我繁殖的堅果),久而久之,“Caju”就演變成“Cashew”。
腰果,就像是娛樂界的“國際章”,從壹個國家走向國際,然後全世界人們都愛吃。
當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的美食腰果後,把腰果帶到非洲的莫桑比克種植,這就開始了腰果的國際化明星之旅。
沒想到,腰果在非洲,沒有想象中的水土不服,反而生活的風生水起,讓葡萄牙人賺到了豐厚的利潤。
於是,人們又把腰果帶到印度,結果,腰果在印度同樣壹飛沖天。
緊接著,迅速風靡泰國、緬甸,這些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國家。
熱帶地區,壹度成為腰果勢不可擋的地盤。
現在,印度、尼日利亞、巴西、越南是主要的腰果產地。
印度的科蘭Kollam ,以前是世界腰果之都,出產世界60%的腰果,但因為手工作業,效率太低,被使用機器生產的越南所取代。
換而言之,我們平時所吃的大部分堅果,都是 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
而在中國,腰果幾十年來,在好多個省份都試種過,但因為種種原因,產量壹直上不去。
中國也就是海南樂東縣,出產的樂東腰果有名。
樂東縣號稱中國腰果之鄉,是中國第壹個建腰果生產基地的地方。
主要原因還是,腰果樹喜歡溫暖,不耐寒,壹遇寒潮霜凍就壹蹶不起。
最大的腰果樹,可以長到十多米,矮的也在四米以上,像是壹個巨大的蘑菇,而且,木材還可以用於制作家具、造船等。
腰果樹還能產生樹膠,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劑方面,比如棉花糖、巧克力、可樂飲料等。
可能妳跟鄭小獺我壹樣,壹直以來都有個疑問,為什麽從沒見過帶殼的腰果?
無論是超市裏賣的,還是飯店吃的,都是不帶殼的腰果,而且,菜場裏也沒有賣“原生態”的腰果。
而其他堅果,比如榛子、杏仁、核桃,都是帶有外殼的,這總讓人感覺,腰果好像天生就是裸長的。
其實,腰果也是有果殼的,外殼的堅硬,打開的難度,都超過妳我想象。
那為什麽我們從來沒有見過腰果的外殼?
有毒啊!
妳估計不了解,腰果外殼和腰果仁之間,有壹種叫腰果殼油的物質,毒性極強,還有高度的腐蝕性,曾經還有人提取這種成分,用來下毒。
所以,誰敢賣帶有外殼的腰果,不怕警察小哥哥請去喝茶嗎?
不過也好理解,就像是漂亮妖艷的玫瑰,渾身上下都是刺,為了保護好吃到停不下嘴的腰果仁,大自然就給人類設置了,壹個“死了都要愛”的考驗。
同時,這也給工人們設置了很多難題,怎麽安全地給腰果去除外殼。
在剝殼機器還沒發明之前,采用的是老得掉渣的方法。
先把帶殼的腰果曬幹,然後放在火上烤,等到腰果殼油揮發殆盡,外殼爆裂,冷卻後,才能取出腰果仁。
曾經相當長的歲月裏,腰果仁(就是我們現在吃的),是上流社會貴族們吃的美食,壹般老百姓望不可及。
因為取出腰果仁,代價成本太高也太危險,即使工人戴著手套,多少也會受到毒害。
在那時,擁有壹顆腰果樹也是財富地位的象征,就像鄭小獺我雲南朋友說的,只要有壹棵普洱茶樹在,幾輩子都無憂啦!
作為零食的腰果,不用我多說了吧。
我們常吃的袋裝或罐裝腰果,其實就是腰果仁烘炒而成的。
餐桌上的腰果,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將生腰果放在油中過壹下,然後上桌作為下酒菜。
同時,腰果因為比較特殊的味道,還常常成為中式菜肴的配料,比如清炒腰果蝦仁、西芹腰果炒雞丁、腰果百合炒青菜等等。
作為“國際腰”,腰果不光在中國餐飲界受追捧,在亞洲、歐美,整個世界廣受歡迎。
東南亞菜中,越南菜、泰國菜、緬甸菜,也經常用到腰果。
泰國還有壹種流行的零食,叫冬陰功腰果,就是冬陰功味道的炒腰果。
印度咖喱中,也常常會混有腰果,吃起來特別開胃,有名的印度香料飯中也會放壹些腰果。
至於歐美西方國家,還會把腰果磨成果醬,用來做餅幹糕點。
對於腰果的松脆感,西方人特別喜歡,於是又出現帶有腰果仁的巧克力、冰激淩。
聊了這麽多的腰果,但還是忽視腰果樹上的另壹種美食——腰果蘋果。
腰果蘋果 Cashew apple,又叫腰果梨。
就是前面提過,長在腰果屁股上的那個果肉,是腰果的花托膨大而成的。
其實,這也是壹種可以吃的水果,在腰果產地,比如巴西、印度,都會當做水果來賣。
吃起來酸甜多汁,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成分,但因為有單寧酸在,味道有些苦,巴西人更喜歡榨成腰果汁來飲用。
腰果蘋果因為容易快速發酵腐爛,通常只在當地市場銷售。
不過,腰果蘋果還有壹種作用,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釀酒!
聰明的印度人,會把腰果蘋果榨汁,輕度發酵,做成壹種15度的酒精飲料,叫烏拉克 Urrack。
也可以將烏拉克蒸餾後,制成42.8度的腰果酒,叫做菲尼酒 Feni,當地人還喜歡兌著檸檬水或湯力水喝。
非洲的坦桑尼亞人,甚至還會把腰果蘋果曬幹,做成高酒精度的酒。
怎麽樣,姑娘們愛吃的腰果,還有這麽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