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杉浦日向子? 著繪,劉瑋譯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說起日本,有太多的城市值得壹遊,大阪的美食,京都的古城,奈良的梅花鹿,北海道的雪……曾經有過很多旅途憧憬的我,在看過壹本圖文並茂的小書後,對這樣壹個城市有了興趣——江戶(東京)。
在公元十二世紀初,因豪族江戶氏居住於此,江戶城因此得名。天正十八年(1590),德川家康入封關東,以江戶為居城,這是江戶繁榮的發端。等到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了歷時二百多年的德川幕府,江戶開始作為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長足發展,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東京都,並於1868年正式改名東京。
印象裏的東京,光怪陸離,前衛張揚,但是走進杉浦日向子的筆下,江戶城同時也是有著豐富平民文化和市井鮮活氣息的。
“有三年多的時間,我都在打短工,知足常樂,覺得壹輩子就打零工也不錯”——重點來了,“這股悠閑勁兒,算是江戶人遺傳下來的吧”,勾的人好奇心起:怎麽個悠閑、知足常樂法兒呢?開篇就是好玩的“賣藝篇”。江戶人缺錢了就賣藝,下苦力氣是不屑的,得有創意好玩的:穿上紙糊衣服、戴個納豆盒子,扮個“棒槌閻王”;帶上畫著人字眉的眼罩、拿著飯勺敲掃帚柄扮個“垃圾太夫”……直接用漫畫給妳畫出來,怎麽打扮、怎麽說臺詞、怎麽吸引路人,壹下子就把妳帶到江戶城那喧鬧火熱的市井生活中去了。
賣藝是尋常百姓的日子,好玩卻平淡,怎能少了刺激的,於是再來“俠盜列傳”。知道非日本土著的讀者們不耐煩認壹堆生澀的名字,直接甩出壹堆萌萌噠的漫畫紀年表,俠盜們的名字、特征壹目了然,又讓妳滿足了好奇心又不煩人。
然後是喜聞樂見的“HOW? TO? 追女孩”,杉浦日向子把江戶人追女孩的那些“套路”寫得特別活色生香,精確到江戶男人的每壹處衣著打扮,發髻的前後、眉毛的淺淡、外褂的花色、甚至煙管上怪異花紋都描寫出來,簡直就是行走的追女孩行動指南。
追姑娘不能只外表好看,還得看內在,於是下壹篇就是? “江戶好男兒”。“讓江戶的姑娘們怦然心動的男人,要算是歌舞伎十九番中有名的花川戶助六。助六是永遠的莽撞少年。很會打架,純情,好勝,時髦。”是不是像極了偶像劇男主的閃亮出場?
好男兒後自然是? “美女列傳”,細細地給妳配上圖,明和二年、天明四年、文政七年(完全不用記住)各個時期美人的標準,從身材到發型到妝容,詳細到令人發指,我壹邊看壹邊對照自己的身材,然後覺得要是穿越到文政七年,我大概也是個標準大美女(太生動,沒發覺就自我代入了,哈哈哈哈哈哈)。
沒有空調的當年江戶人如何消夏?居然能壹天洗四五個澡?大奧的高級侍女華麗的長編發有多好看?按將軍的日程來作息居然能累到英年早逝?令人噴飯的各式民間法術真的有效嗎?什麽樣的新婚夫婦被稱作“跳蚤夫妻”?豆腐為何被稱為“哲學之魂”?……諸如此類有聲有色的小篇章,《壹日江戶人》收錄了三十八篇,每篇壹個主題,具體到江戶人生活的每個方面,簡潔版漫畫幽默又生動,配上不拘壹格的文字,天然成趣,真是讓人壹讀傾心(有些部分真是特別逗,爆笑到不能自理)。
有時候想想,杉浦筆下的江戶人那股子閑散、悠樂的勁頭,有點兒像當年四九城的那些老北京,可能本質上也是壹種厚積薄發的大氣。老北京人生在天子腳下、首善之區,什麽場面都經過、見過,什麽吃食住行都體驗過,有了這個眼界和底氣,所以為人處世就有了富貴閑人、玩主兒的那種從容講究。江戶城作為德川幕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日子承平,衣食無虞,禮儀風俗喜聞樂見,所以江戶人骨子裏的那種閑散也透著文化品味,比如非得cosplay之後再去乞討,比如偏要用植物開發出金屬色澤的口紅,比如最寡淡的豆腐也能倒騰出帶有哲學意味還接地氣的菜譜等等。
我想,這大概是那些有著數百年歷史浸潤的古都皆有的風範吧,經濟壹夜暴富處處可見,文化的涵養卻非得百年光陰沈澱才行,不禁心向往之。
小書的畫風特別可愛,杉浦日向子的手繪圖既呆萌又務實,線條簡單又應有盡有,我這樣不喜歡看漫畫的人也覺得有意思。關鍵書裏提到的很多江戶民俗,都是平時了解不到的冷門知識,很多還很八卦,看著特別不正經,但是比起正經科普好玩太多,畢竟大家內心都住著壹個八卦好奇小人嘛。
對日本江戶時代的風物很感興趣的話,推薦本書,好玩又沒負擔,出門帶著或枕邊隨時翻翻,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