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記憶的匣子,重回到小時候,那時候物資匱乏,小城鎮上沒有肯德基,沒有西式牛排,沒有珍珠奶茶,超市裏也沒有櫻桃和芒果,吃肉都得等到過節的時候。那時候包餃子還不是壹種日常吃食,而是過節時候才得以盛裝出席的美食。那時候沒有什麽像樣的零食,所以對每壹種食物都有著深深的渴望,因為它們的出現,陪伴著我們的童年,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倍顯珍貴。時光緩緩如白駒過隙,轉眼,曾經的孩童都已經長大,現在物資水平提高,想吃什麽就買什麽,再也不會對某種食物過於渴望了,但總有那麽壹些食物,讓人壹看到就能夠喚起人珍貴的回憶,比如下面這些:
第壹樣:桃酥
桃酥以其幹、酥、脆、甜的特點聞名全國,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這款特色小吃,相傳最早出現在唐朝初期,那時候叫“宮廷桃酥”,小時候不記得是幾歲第壹次吃到桃酥的,那時候興奮地看著大人打開外面的油紙包裝皮,散發出桃酥的香氣,長輩小心翼翼地分到我們的小手中,來不及細看就塞入嘴中,至今都記得那個入口的酥脆香甜,簡直太美好了,以至於現在看到大街上賣的桃酥都還有買的沖動,壹看到桃酥,腦海裏就想起小時候第壹次吃桃酥的情景。
第二樣:烤紅薯
壹到冬天,大街上就能看到賣烤紅薯的老爺爺,偶爾我也會在深冬的晚上買壹個烤紅薯吃,最喜歡把剛烤好的燙燙的紅薯拿到手上的感覺,看見它瞬間就能喚起兒時的回憶,吃紅薯的回憶就像紅薯壹樣,連心都是甜的。老家每年都會種很多紅薯,白芯的用來制作紅薯澱粉,紅芯的用來做紅薯粥或者烤紅薯吃。那時候也沒有烤箱,老家做飯就是用大鐵鍋,燒柴火的時候塞兩三個紅薯進去,等飯熟了再用余火燜壹燜,吃完飯扒拉出來,烤得軟乎乎的,咬壹口心裏暖暖的,甜甜的。
第三樣:雞蛋卷
雞蛋卷,也被稱為“鳳凰卷”,現在已經是流行於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家庭不可或缺的壹款帶有家鄉記憶的味道。這是壹款用材簡單但是口感十分美妙的食物,表皮清甜,內裏酥香,咬上壹口唇齒留香。小時候在商店裏還買不到雞蛋卷,還是外出打工的親戚過年回來的時候總會帶上幾盒,那時候10元壹盒,外面是個大鐵盒子,每次都不舍得吃,只吃上壹根就把盒子蓋上。現在的雞蛋卷款式更多了,但我還是最愛原始的那壹款,咬壹口,酥脆掉渣,就想起小時候吃的那個味道。
第四樣:果丹皮
無論是70、80、90後的小夥伴,小時候大多吃過果丹皮吧?那酸酸甜甜,口感粘韌的感覺讓人難以忘懷。即使是不開心了,吃壹顆果丹皮放嘴裏,被那酸甜的味道充斥著,壹會兒煩惱就煙消雲散了。如今超市裏賣的還有果丹皮,而且樣式還多了,不過味道沒變,壹看到就能回憶起以前珍貴的回憶。
第五樣:跳跳糖
記憶裏,第壹次吃跳跳糖的時候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大家壹下課就去買跳跳糖吃,大家壹起放在舌尖吃,還比誰的跳跳糖威力大,跳得猛,它越跳,我們就越開心。現在雖然不吃了,但是逛超市的時候還會看到貨架上它的身影,壹看到它,瞬間就想起以前的回憶了。
這幾樣有妳愛吃的嗎?有妳壹看到就能勾起回憶的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