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能提供晉人周處的資料?

誰能提供晉人周處的資料?

周處(238年-299年),字子隱,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欲,為禍鄉裏,為了改過自新去找名人陸機、陸雲,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吳亡後周處仕西晉,剛正不阿,得罪權貴,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遇害於沙場。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好爭鬥,被鄉親們認為壹大禍害。宜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壹起侵害百姓。宜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只剩下壹個。周處立即殺死了白額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裏有時浮起、有時沈沒,周處與蛟龍壹起浮沈了幾十裏遠。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互相慶祝。周處最終殺死了蛟龍上了岸。他聽說鄉裏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壹大禍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於是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提高修養。可又擔心自己年歲太大,最終不會有什麽成就。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早晨聽聞了聖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了’況且妳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並且人就害怕立不下誌向,只要能立誌,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顯露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最終成為壹名忠臣。

吳亡後,大批吳臣出仕於晉,周處名列其中,出任柳州新平(今陜西彬縣)太守,處理邊疆民族問題很成功,外族歸附而有美名。之後周處轉任梁州廣漢(今四川射洪)太守,處理爭訟詳細正直,平息纏訟經年案件。後因母親年邁而辭官歸裏,不久後周處再被征為楚內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擔任散騎常侍。周處認為應當“辭大不辭小”,先到楚國赴任,有安撫教化等治績,然後才入朝為官,此行為人稱道。

周處在朝中以正直出名,遷任禦史中丞,糾劾對象不避權貴;梁王司馬肜違法也遭到糾舉,兩人於是結下梁子。296年,西北少數民族氐族反叛,首領齊萬年稱帝。十壹月,晉朝任命司馬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周處為建威將軍,隸屬安西將軍夏侯駿。周處是吳國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線。周處雖自知身處險境,必定是被司馬肜陷害,但為盡人臣之節,便不推辭,抱著必死的決心西征。朝中有中書令陳準為周處講話,警告說夏侯駿、司馬肜都是皇親國戚,不會打仗,若其令周處為先鋒,必敗無疑;朝廷不聽。連周處的敵人齊萬年分析局勢,也認為若周處當主帥,則無法抵擋;若周處受制於人,則必可擒獲。

297年正月,齊萬年屯兵七萬於梁山(位於今陜西乾縣),司馬肜、夏侯駿逼周處僅以五千兵力發動攻擊。周處抗議:“我軍沒有後援,必然失敗,不只會死,而且為國取恥。”司馬肜不聽,逼迫周處前進,與齊萬年軍戰於六陌(位於今陜西乾縣),士兵連飯都沒吃就被推上戰場,沒有後援。周處知必敗無疑,奮勇殺敵,數以萬計,終於弦絕矢盡,友軍振威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勸周處撤退,他卻按著劍說:“這是我效忠死節、以身殉國之日!”遂力戰至死。周處死前在戰場上留下壹首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翻譯如下:“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經完結了,就騎上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我將低劣的野菜甘心當作美食(我這個出身低微的人聽命於尊貴的皇親),只希望自己能堅持到最後啊。”

周處死後追贈“平西將軍”頭銜。娶同郡盛氏,有子三人,其中二人也留下不少史績。

附:

周魴(200年-267年 ),三國人物,字子魚,吳郡陽羨縣(今江蘇宜興)人。他少年好學,被舉薦為孝廉,很有施政和軍事才能。曾擔任過寧國長,因其功勛卓著,隨後又被升為鄱陽太守,任期十三年,賞罰分明,恩威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