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的詩歌有杜牧的《給揚州知府韓綽的信》和姜夔的《慢揚州》。此外,曹雪芹在《紅樓夢》和朱自清的雜文中也不時提到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是壹座普通的橋,在遊客眼裏就是這樣。大多數遊覽瘦西湖的遊客都認為吳婷大橋是最引人註目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橋。吳婷大橋,又名“蓮花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橋”。它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是揚州的標誌性建築。但這座橋的知名度和二十四橋不可同日而語,打開百度幾乎找不到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為什麽要“厚此薄彼”?也許還是有壹種“名人效用”在起作用?因為唐代杜牧寫道“青山隱隱水遠,江南草秋未枯。
二十四橋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笛?“這首古今傳誦的七言絕句,大概是史上最早的二十四橋傳誦的詩句。要知道,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大師。唐朝除了李白、李商隱、王昌齡,沒有人能打得過他。所以他寫了壹首《二十四橋月夜》這樣的詩,其影響力可想而知。此後,他又寫了二十四橋詩,連《二十四橋》、《明月》也全部抄了下來,讓我們今天讀到。
二十四橋雖然是壹座普通的橋,但是因為唐詩宋詞的滲透,文人的附庸很多,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故事,其中最集中的就是二十四橋名字的由來。壹說:《揚州倡詞》說“此橋因古代二十四位美人在此吹笛而得名”;二月河:二十四橋原名吳佳磚橋,是唐代歌妓唱歌的地方。杜牧在月夜碰巧遇到了二十四位美麗的歌者,於是將她們命名為詩。三曰:楊迪數次下江南,開鑿大運河。他把橋的名字改成了二十四歌手。這些都是牽強附會、美麗動人的傳說,但最有說服力的還是宋代沈括在《補註》中對二十四橋的考證,證明揚州確實有二十四橋(橋名略),從而證明揚州無愧於“橋鎮”的稱號。
“詩因橋而唱,橋因詩而名”,因為杜牧的詩成就了二十四橋,但二十四橋也豐富了文學創作素材,所以二十四橋不是壹座普通的橋,而是壹個精致美麗的文學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