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洛陽非遺六代傳承,馬傑山牛肉湯享譽洛陽城

洛陽非遺六代傳承,馬傑山牛肉湯享譽洛陽城

十三朝古都洛陽,除了牡丹城,還號稱湯城,取“湯館林立,滿城盡是喝湯之人”之意。洛陽有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文化底蘊極其豐厚。民以食為天,洛陽湯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末周初的姜子牙。戰國.尉繚《尉繚子.武議》:“(姜)太公(呂)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及遇文王,則提三萬之眾,壹戰而天下定。”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晉)譙周曰:‘呂望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見《史記.齊太公世家》索隱)姜子牙未遇時,在朝歌屠牛為生。只是洛陽朝代更替頻繁,歷經戰火,主城區也多有變動,漢魏故城、隋唐遺址相距甚遠,解放前的洛陽老城是明清舊址,人民顛沛流離,所以並沒有哪家湯館可以延續傳承至今。但洛陽人喜歡喝湯的習慣卻綿延不絕,傳承到了今天。如今洛陽湯品眾多,湯館兩千家之多。

如果要說今日洛陽城裏哪家湯名氣最大,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有定論。只是,如果說馬傑山牛肉湯名氣排第二,恐怕其他家湯館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第壹。這裏面,壹是馬傑山湯館的歷史足夠長,二是洛陽湯館厚道謙遜,無意去爭第壹。

六代接力

馬傑山牛肉湯綿延傳承

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始於清朝鹹豐年間,馬家祖先(姓名失考)研制出制作牛肉湯的秘方,後因戰亂災荒等不可抗因素,停止經營。1978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出臺,馬傑山從爺爺馬新接先生那裏傳承到馬家祖傳的牛肉湯配方,於是開始重操舊業。

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自1978年重操舊業以來已經傳承6代:馬新接、馬福升、馬傑山、馬世賢、馬繼彪馬繼承兄弟、馬佳明。

馬傑山先生於1995年去世,如今馬世賢先生領銜,帶領子孫後代正在把馬傑山牛肉湯發揚光大。

祖傳配方

馬傑山牛肉湯香飄洛陽

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是馬傑山先生以及其傳人在經過多年的烹飪實踐活動後,使用以新鮮黃牛肉為主原料配以多種配料用來熬制牛肉湯的壹種烹飪方式。

馬傑山牛肉湯采用新鮮黃牛肉作為主材料,以花椒、茴香、肉桂、陳皮、良姜等10余種調料為輔料進行熬制。這些輔料,多有健胃消食,增進食欲的功能。牛肉湯入碗時,再配以新鮮的蔥花、香菜、蒜黃、牛油辣椒,主食多配以鍋盔,餅絲以來飽腹,色香味俱全。

馬傑山牛肉湯的核心技藝在於: 1,使用新鮮黃牛肉作為原材料,數十年如壹日,從未改變。2,將輔料磨制成粉末狀,灑入熬制牛肉湯的大鍋中,使牛肉湯汁與輔料充分融合,讓食客品嘗到原汁原味的牛肉湯。

馬傑山牛肉湯的特點為:壹,湯清。湯汁視覺上看上去較清淡,二,味濃。看似清淡的湯汁在經過長時間的熬制之後,原湯與輔料充分融合,香味濃郁,入口生津。三,高營養價值。牛肉和牛骨熬制成的牛肉湯不僅味美,營養價值更是豐盛,牛肉中足量的蛋白質,餅饃裏的高碳水成分,是老少皆宜的營養佳品。

誠信經營

馬傑山牛肉湯成為洛陽的壹張名片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以及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於飲食的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從之前的填飽肚子的單壹功能,到如今對飯店菜品的口味、環境、服務、文化全方位考量。

馬傑山牛肉湯館自1978年重新開業以來,在各方面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完善,從80,90年代的食客們都端著碗蹲在地上吃的景象,到如今的空調入室,仿古裝修,增加新產品等措施,馬傑山牛肉湯已經成為了洛陽市的壹張“名片”,成為了洛陽人喝湯的標誌性地點,成為了外地遊客來洛陽必打卡的“百年老店”,馬傑山牛肉湯館的傳承人們和工作人員用多年的堅守和對“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精湛運用,為洛陽人民和洛陽旅遊業的發展奉獻盡了綿薄之力。

傳承創新

馬傑山牛肉湯榮登央視

2016年,馬繼彪為更好的將馬傑山牛肉湯制作技藝傳承,用了整年的時間教授馬佳明烹飪技藝,言傳身教,每個細節都精準把控。

2017年,全面開啟牛肉湯“外賣模式”,自此,使用新的模式,讓每位食客足不出戶,在家裏,在工作忙時都可以品嘗到馬傑山牛肉湯。

2018年3月,針對飯店裝修老化的問題,馬繼彪和馬繼承兄弟決定對飯店進行裝修翻新,使用古風的裝修款式,將裝修與“百年老店”壹概念完全貫穿。

2019年,馬傑山牛肉湯館傳人馬佳明積極配合洛陽市市場監管局工作部署,參與起草、制定《洛陽市傳統名吃烹飪技藝-牛肉湯》的地方標準,該地方標準於2020年3月26日發布。

2020年10月,CCTV《美食中國》欄目抵達洛陽進行錄制,馬傑山牛肉湯館全程參與長達壹周的錄制,節目於2020年12月11日晚,於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