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臨海在哪裏臨海美食節是幾號?有點什麽?

臨海在哪裏臨海美食節是幾號?有點什麽?

臨海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中國無核密桔之鄉,中國休閑用品禮品生產基地,也是二十壹世紀中國大陸第壹縷曙光首照地和最佳觀察地。浙江省小康縣市和全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發祥地。全市陸域面積2203平方公裏,海域面積1819平方公裏,轄14鎮和5個街道,總人口110萬。

臨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約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時設立回浦鄉,公元前85年置回浦縣。公元257年,改設臨海郡,公元622年,改稱臺州,此後,臨海壹直是臺州郡、臺州府治所。新中國成立以來,壹直為臺州地區行政公署駐地。1986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臨海撤縣設市。 臨海文教昌盛,人文薈萃。自唐博士鄭虔來臺州開辦學院,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屢屢出現“壹門三巡撫”、“兄弟四進士”、“父子同折桂”的盛況,壹直為臺州文化教育中心。歷史上宋右丞相謝深甫、宋理宗皇後謝道清、宋丞相錢象祖、明朝援朝抗倭名將王士琦、我國人文地理學始祖王士性、道教南宗創始人紫陽真人、南陳名僧灌頂,現代英烈楊哲商、王文慶、郭鳳韶、科學家朱冼、馮德培等均為臨海人。 臨海風光秀麗,山水城相依相繞,“風景直冠東南”。被譽為“江南長城”的臺州府城墻和桃渚軍事古城雙雙列為“國保”。境內還有桃渚國家地質公園、牛頭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和浙東南第壹高峰括蒼山等旅遊勝地,宋代文天祥贊之為“海上仙子國”。

臨海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位於上海經濟區南翼,是浙江省沿海中部的陸上交通樞紐,南北處在溫州與寧波的連線上,東連大海、西接金華。以甬臺溫高速、臺金高速、104國道和34省道等為主要交通幹線,是規劃中的甬臺溫鐵路和金臺溫鐵路的匯聚地。距黃巖機場、寧波機場分別50公裏和150公裏。浙江省第三大內河靈江航道穿境直通東海。 臨海三面環山,壹面靠海,地貌特征為“七山壹水二分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河流分為靈江(下遊為椒江)、洞港兩大水系。境內有浙江省第三大水庫——牛頭山水庫,最大庫容量為3.025億立方米。珍珠巖、花崗石、蠟石等蘊藏量豐富,質量極佳。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有小水電站85座。括蒼山風電場為世界級風電場,裝有33臺單機容量為600千瓦的風機。

臨海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江南魚米桔果之鄉,柑橘、茶葉、蔬菜、楊梅、草莓等已成為臨海效益農業的支柱,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西蘭花生產基地。無核蜜桔和優質茶葉,屢獲殊榮。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縣。

改革開放以來,臨海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工業己形成以汽車、摩托車、電機為主的機電行業;以醫藥、原料藥中間體及樹脂為主的醫藥化工行業;以膠合板、鋁型材、塑鋼為主的建材行業;以彩燈、鈕扣、鐵木制品為主的工藝品行業和以太陽傘、沙灘椅為主的旅遊用品行業的五大主導產業。臨海充分發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臺州市域副中心城市優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已逐步成為浙江省壹個新興的旅遊城市。

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6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財政總收入17.66億元,增長16.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63億元,增長1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7億元,增長10.6%;自營進出口6.93億美元,增長11.0%,其中自營出口6.24億美元,增長27.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1億元,增長16.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4元,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5732元,增長9.1%;三產結構比例為9.9:52.3:37.8;在臺州市“兩個社會”考核中名列第二。

臨海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

——經濟更加發展,全力打造經濟強市。到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2年基礎上實現“三個翻番”,分別達到215億元、24億元和2300美元。區域綜合實力和城市競爭力明顯增強,經濟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先進縣市行列。

——文化更加繁榮,全力打造文化大市。形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富有臨海特色的文化發展格局,思想道德體系得到加強,市民素質全面提高,基本形成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鞏固文化、教育、衛生區域中心地位,建成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市。

——城市更加優美,全力打造旅遊新市和人居佳市。到2007年, 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5平方公裏,城市化水平達到43%。城鎮體系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基本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爭創人居獎,實現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目標。

——社會更加和諧,全力打造平安臨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鄉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文明公正,人民安居樂業,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得到尊重和維護。

——人民更加富裕,全力打造小康臨海。到2007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63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恩格爾系數少於0.35。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有效,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