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歡迎來到中國古老的漁港城市石浦。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很高興今天能為妳當導遊。在進入景區之前,我先簡單介紹壹下。
石浦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業和工業重鎮。它被譽為“暴風雨前充滿波折的城市”。人在煙中活,萬裏浪聲來枕。唐宋以來,商賈雲集,商鋪繁盛,素有“海上通衢、浙外重鎮、海鮮王國”之稱。也是中國最早的漁業發源地之壹。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就在這裏捕魚和狩獵,“郎不耕不織,壹年以漁船為生”就是真實的寫照。600年前的石浦古城曾是海防要塞和漁民重鎮。至今仍保留著古城墻、古城門、古街巷、古店鋪和古民居,還不時散發出濃厚的海防文化和漁民文化氣息。石浦港也是中國著名的國家中心漁港,擁有十八裏港灣、環島屏和五道門,可停泊萬艘漁船和萬噸海輪。在捕魚季節,有許多桅桿和明亮的漁火。每年9月中旬,這裏都會舉辦盛大的“中國捕魚節”。捕魚之際,數千艘大馬力鋼鐵漁船在鞭炮聲和鑼鼓聲中,氣勢磅礴地沖向大海。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迷人的綠島海灘,古樸的老城街道,繁華的海港碼頭,誘人的海鮮和獨特的漁家風情,人們越來越樂觀。它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名鎮的魅力,而且是您沖向大海,洗去疲勞,體驗漁民生活,品嘗豐富海鮮和探索捕魚文化起源的休閑勝地和海上花園。
【漁港古城】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參觀古漁港。在進入之前,我先簡單介紹壹下:古老的漁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浦的精華。它始建於1387年,至今已有617年的歷史。據明代《嘉靖府縣誌》記載:“洪武二十年,因其海防,在此駐兵二千戶,以守城。”這座城市東南面海,西北面山。這座城市高20英尺,寬6英尺,周長670英尺。它有西、南、北三個城門,在西門和南門之間建有壹個水閘。該市有2960只野雞,29家警察商店和10個敵人站中的3個。當時,它是楊哲中路的壹個重要城鎮。它的壹端與漁港相連,另壹端隱藏在群山之間的山谷中。城墻隨山勢起伏而建,城門有形。據高空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說。城市中的建築建在山脈的臺階上,層層疊疊的建築和房屋朝向不同的方向。街道爬上爬下,蜿蜒曲折,在街道和小巷的交界處,建造了壹個有幾十個洞的堤岸墻,不僅切換了街道的空間,還防止了火災蔓延和小偷進入。當妳瀏覽古色古香的街道,用腳親吻光滑明亮的石板路時,斑駁的老店、老漁鋪和反映古漁港特色的十二個場館壹定會讓妳感受到濃厚的漁文化和商人文化,仿佛為妳打開了壹段封存的記憶。當妳用手觸摸滄桑的古城墻、古城門、古甕和古兵部時,妳的耳邊會響起當年與日本敵人戰鬥的吶喊和殺戮。當妳在老街和古巷中轉身時,妳的眼前會出現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徽州、福建、江南和西方學校的古民居,它們起伏跌宕,古樸典雅,裝飾精美,這壹切都是古老的漁港城市的魅力。好吧,現在請向上看。高聳的城樓、城墻和鱗次櫛比的房屋就是我們即將參觀的古漁港。
【江心寺】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旁邊的寺廟叫江心殿,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它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和十八尊造型各異的羅漢。據傳說,它是為了保護漁民滿載出海捕魚而專門建造的,因此壹年四季都充滿了香火。至於為什麽叫江心寺,是因為這座寺廟建成時還是壹座四面環水的小島。
【保齡球街】
(入口內)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經進入了古老漁港城市的第壹條老街——保齡球街。為什麽叫保齡球街?那是因為在清朝和民國時期,滿大街都是賣碗的商店,各種各樣的菜肴在這裏都有,因此被命名為保齡球街。這條街也是進入古城南門(東門)的主要街道。由於城門建在山丘的高坡上,古人建造了這條長147米、高35米、82級石階的S形街道。它像壹架從海港拋向古城的梯子(或像壹架從古城底部懸掛的梯子)。它的顯著特點是“街道爬上山坡。”這壹幕奇特而奇妙。許多遊客會被它吸引,停下來拍照。這種街道特色在中國現有的歷史文化名鎮中非常罕見。(它的特點是,導遊可以帶遊客在石階下經過“滄桑的港城”遊覽,或者妳可以說,女士們,先生們,看看“街道爬上山坡。。。。。。”。
親愛的遊客們,這幅畫在墻上的素描是石浦古城的旅遊路線圖。由於景點不完善,目前的遊覽路線是從這裏(入口)到亞洲飛人館,途經萬興街、福建街東側、古城墻、翁城、程門、中街和後街,長度約65,438+0,500米。有65,438+0,500米體現了古代漁港的特點。好了,現在請大家跟隨我進入第壹個會場,“港城滄桑”
【港城變遷】
女士們、先生們,“港城滄桑”展廳通過現代理念和藝術手法展示了古漁港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及相關的人、事、物,讓大家對其有壹個感性的認識。它由古城捕魚、名人軼事、漁燈詩、燈火通明、明清海防、英勇救盟、中法戰爭、抗日戰爭、趙輝港口城市等組成。(這個導遊看情況,也可以在大門口講,或者在院子裏講,或者只講第壹句話,後面省略)。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看到的這艘軍艦是明朝在石浦參加抗擊日本海盜海戰的軍艦。它是按照明朝嘉靖年間浙江沿海典型的虎頭獸繪炮艇的五分之壹復原的,船頭的彩色虎頭是其鮮明的標誌。最初的船體長25米,配備了12門大炮,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親愛的朋友們,石浦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業小鎮,它的發展軌跡是以漁為生。古城禁漁期的主題場景是恢復明代港口高度控制下的海防小鎮的氣勢,繁榮的街景商店,千帆競爭和千船萬蟻聚集的港口碼頭,熱鬧的魚市商店和全副武裝的士兵和將軍,這些濃縮了“清明上河圖”
(明武泉的石浦魚市)《五言律》有雲:“野燈掛月,漁舟聚星。石城的魚市不錯,這是“復興魚市”的形容。
(名人軼事)親愛的遊客們,石浦山四面環水,人才輩出。各個年齡段的名人都成群結隊地來了。他們包括南北朝時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元代的王,明代的邵、於世奇和,清代的張明貞和張滄水,近代的蔡元培、馬敘倫、吳晗、張、聶耳、王、蔡楚生、季子庚和。他們是修煉煉丹、著書立說的人,是榮登金牌榜、被派往國際文化交流的人,是築城禦敵、平定倭寇的人,是抗清復明的人,是剛正不阿的人,是孝順寬厚的人,是英勇救盟、舍生取義的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光輝的壹頁。
(季子庚)各位遊客,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著名的慈善家季子庚先生。生於清同治四年(1865),卒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壹個年輕人失去了父親,但他的家庭很貧困。從小生意做起,蒸蒸日上。壹生樂善好施,年底援助鄰裏窮人就是壹個例子,造橋鋪路、建學校、建好教堂都是捐贈。蔡元培和馬敘倫兩位教育家和作家因煽動獨立失敗而被軍閥孫方川通緝,他們在原北京大學學生李乃驥的陪同下到家中避難。在季子庚先生的精心安排和資助下,他順利到達福州。60大壽時,國民政府主席等人特意稱贊此類匾額、獎章為“孝能成風”、“急公益心”、“樂善好施”。去世後,蔡元培寫了墓碑,馬敘倫寫了墓誌銘。這是蔡元培為季子庚先生寫的墓碑,這是馬敘倫先生寫的墓誌銘。這裏陳列的壹些東西是紀子庚先生當年用過的。
(彭山景區)尊敬的遊客朋友們,彭山景區的這尊石刻是因為秦朝煉丹師徐福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曾在香山蓬萊山停留而雕刻的。據《太平廣記》記載,秦初大灣有許多人白白死去,包括黑絨,而且都活著。鬼谷先生說:“它是祖邦的仙草。”在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齊人徐父(城)和子寫道:海上有三座神山:蓬萊、方丈和瀛洲,神仙住在那裏。始皇帝派徐福帶領3000名男孩和女孩,讓他乘船在這裏建井修仙。不久,秦始皇南巡,到達會稽(今紹興),前往鄞縣。徐父做了壹艘船來躲避懲罰。後來,在南北朝時期,陶弘景(456-536)是壹位著名的思想家和醫生,他被稱為“山中宰相”。他出生於江蘇丹陽淩誌(今南靖),曾遊覽過鄞縣王宇寺。他得知香山蓬萊山曾是徐福的住所,有道觀和水井,於是來到這裏從丹井中汲取清水,然後在蓬萊山煉丹。右上圖為秦代徐福開鑿的丹山井。至今井水清澈見底,味道甘甜。下壹張照片是陶弘景煉丹時的方丹(現名石屋)。
女士們先生們!這尊戴著官帽、穿著官服、面容姣好的雕像,妳能猜出他是誰嗎?順便說壹句,這位遊客是對的。他就是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有些遊客可能會問,文天祥來過這裏嗎?他和這裏有什麽關系!那是因為文天祥在鎮江脫險後,被扣押為袁君毅的特使,前往通州(今江蘇南通)。乘船去福建途中,進入我縣亂礁洋,被奇特而難以形容的海島景觀深深吸引,心曠神怡,幾乎成了仙鄉,寫下了《五言律》:在萬象書畫中,在千崖萬玉的世界裏。風搖春波柔,礁激暮潮。東南方雲密布,龍在藍天。背後的風景是華澳島的海上石林景觀壹角,距離世界上已知的三座中心火山的原始地貌不遠。
(宋宮)各位,當妳看到“宋宮”石碑時,妳可能會感到不解。宋宮北宋時在開封,南宋時在臨安(今杭州)。對於這壹點,我先告訴妳,這裏的宋宮不是皇帝的宮殿,而是人們為了紀念宋朝皇帝而建造的寺廟。據明嘉靖《象山縣誌》記載,南宋祥興二年(1279),幼帝趙敏兵敗於廣東崖山,大臣陸秀夫投海自盡。幾天後,當地人在海灘岸邊發現了很多漂浮的屍體。其中壹個少年穿著繡龍黃袍,被懷疑是年輕的皇帝。他被壹個壹個地埋葬,周圍有壹堵墻,並被命名為宋皇城。在石浦、延長、閆平等地,建造了許多宋代寺廟和宮殿。這座“宋宮”位於延長,目前保存完好。我們暫且不關心這段記載的真實性,但它恰恰表現了石浦人民不願被外國統治的民族精神。
女士們先生們,這些茅草屋是昔日漁村的縮影。事實上,壹些漁民的茅草屋甚至比這更破舊。眾所周知,在舊社會,漁民頭上頂著三把刀,“漁夫”、“海盜”和“風暴”,他們的生活非常艱難。民間有句諺語說:“住金綢屋(茅草屋),穿血袍,喝肉絲湯,坐破船,下漁網,不知何時才能見到閻王。”
女士們、先生們,這裏是千百年來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的石浦漁民漁光詩展區。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漁民文化,還寫下了不朽的漁光詩,而電影《捕魚宋光明》就是這些詩歌中的壹顆明珠。該片由蔡楚生執導,王和主演,由上海聯華景業公司拍攝於1934,並獲得1935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這是中國第壹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有聲電影。它的位置和令人流淚的場景反映了漁民的悲慘生活,海上捕魚的艱辛,捕魚和魚霸的欺淩和剝削都是在石浦拍攝的。他們旁邊的這些照片是過去拍攝的真實照片。
(拍攝過程)尊敬的遊客:9月初,1933,蔡楚生、王、聶耳、、、司徒慧敏等壹行30余人從上海經舟山抵達石浦,入住浦江賓館和金山賓館。拍攝漁鎮的位置和真實生活內容,漁村風貌,漁民生活,海釣,魚類貿易,魚販子和魚霸的欺淩和剝削。為了讓電影更真實、更有感染力,劇組走訪了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