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松溪村經濟調查

松溪村經濟調查

雖然松溪村只有650畝土地,但村民重視鄉村建設。1949後,建成觀龍橋水庫、野竹塘水庫、金竹灣水庫和吳棟水庫,總庫容70多萬立方米。同時,還修建了壹條排灌自由渠,全長3華裏。村南有石母嶺水庫,灌溉鄭寨、白馬和陳謙的農田。

50年代初畝產不到400斤,1992年達到1500斤。此外,還新建了600畝茶園和300畝果園。這個地方過去以出產聞名縣內外的水果枇杷而聞名。它的枇杷果實大而皮薄,肉厚而細,味道甜美。最近,它開發了桃形李和紅心李、橙和桃等稀有和著名的水果。1992的農業產值為61萬元。

特殊行業

松溪村四面環山,總面積14999畝,盛產石灰石,氧化鈣含量43-48%,氧化鎂含量3-10%,是生產石灰的原料。村民稱之為武進。過去,大多數村民以焚燒石灰為生,並出售石灰賺錢。在清代陳松伶的《宋元觀大石閣》中,宋大石最為奇特,沒有幾千尺的懸崖峭壁。寸鐵的洞石是壹把短梯,它使人難以在貧困中生活;仰面躺在兩根樹枝上,互相嬉笑玩耍。這裏燒石灰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其高質量而聞名縣內外。浦江、東陽、義烏、蘭溪等地的村民大多將松溪和吳京地區的石灰用於農田和建築。為了運輸和銷售石灰,在1935處修建了松溪石(石湖橋)人力車路,與義烏的人力車路相連。1949之後,松溪石灰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松溪石灰生產合作社成立於1951,後來,這裏成立了國營石灰廠。1988年流轉給村集體,村民全額抵押,實行分線承包聯產責任制。20世紀80年代生產高峰時,每個縣村開了5個窯,占10個窯。全年石灰總產量3.3萬噸,產值82.5萬元。全年共生產碳化磚115萬塊,產值40余萬元。

1983年利用石灰石資源建立了縣第二水泥廠。設定產能為年產30000噸500號水泥,實際年產量為20000多噸。1992號為松溪村集體所有,村裏公開招標。四人共同承包,期限五年,壹次性支付781888.88元。這家工廠的年產值是6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嵊縣及全縣各地。

在洶湧的市場經濟浪潮下,村民們不再僅僅滿足靠山吃飯的需求,走出山谷,建立了壹批織布廠來編織緞子。1992年,6名村民首次購買了6臺絲織機。經過半個多月的準備,這些高4米、寬5米的織布機在曾經采石燒灰的村民手中投入使用。第壹批貢緞壹投放市場,就受到顧客的青睞。來自諸暨和蘭溪的客商立即在國內下單。後來,村民們第二批購買了20臺織布機。到1993時,全村有37臺售價1萬元的織布機。產品遠銷非洲、俄羅斯和全國各地。

村裏有壹個鎖廠和壹個農機廠,有150多臺電腦繡花機和多功能繡花機。大多數婦女還從事手工制作兒童被子。1992,工業總產值為15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益事業也相應發展起來。村民的房屋和財產已集體出資4萬元實施保險。1987,投資16萬元新建松溪學校。1990年投資3萬元建立了壹個地面衛星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