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公是鄭國的第十位君主,公元前605年,楚國人送了壹只大甲魚給鄭靈公。鄭靈公壹高興,就請大臣們吃甲魚,結果與人結怨,並最終被殺,這件事說起來夠奇葩的。
按說美食與美色,對於男人來說都具誘惑力,可美色的誘惑絕對勝出壹籌。縱觀春秋時期,有許多國家因美色破滅,也有不少國君因美色喪身。但美食的破壞力顯然不足,何以鄭靈公會因壹次宴請而最終被殺身亡呢?
鄭靈公是死後謚號,原名姬夷,在位不到壹年就死了。單從謚號“靈”字來說,就不是個好國君。謚法上“靈”是惡謚,不勤成名曰靈,死而誌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壹句話,被謚為“靈”的皆是不著調的逗比國君,可春秋戰國時期被謚為“靈”的國君還挺多的,比如晉靈公、陳靈公、衛靈公、齊靈公、楚靈王,可見這壹時期逗比國君不在少數。
鄭靈公是被手下大臣公子宋所殺。公子宋執政能力如何史書不見記載,但史書告訴我們他是壹個超級吃貨。這個吃貨有壹項特異功能,每遇到美食前,食指會不受控制地自己抖動起來。
這壹天,公子宋和另壹位大臣子家壹起進見鄭靈公。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就不受控制地自己動了起來。公子宋就舉起手指給子家看,滿臉喜悅地說:“我的食指動了起來,今天我們壹定可以嘗到美味!”
子家將信將疑,和公子宋走進宮裏,正看見廚師在切甲魚,兩人不由地相視而笑。鄭靈公剛好看見,就問他們為何發笑。子家就把路上公子宋手指拌動能預知美食的事告訴了鄭靈公。如果碰上壹個善處君臣關系的主,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可偏碰上鄭靈公這個不著調的國君,故事變成了事故。
等到鄭靈公將甲魚賜給大臣們享用的時候,唯獨壹個人沒有分到,就是公子宋。這明顯是鄭靈公要戲耍公子宋,估計那時鄭靈公看著尷尬的公子宋,心裏樂開了花,意思很明顯:“怎麽樣?還炫耀妳的食指嗎?”
這對公子宋而言,是莫大的羞辱。可他偏是壹個超級吃貨,對美食沒有壹點抵抗力,走近烹煮甲魚的鼎,用能預知美食的手指去蘸了蘸殘羹,放進嘴裏吮吸。這壹舉動,讓他當場暴怒,拂袖而去,因為甲魚的味道太鮮美了。
公子宋的憤而離席,等於在大臣面前摔了鄭靈公壹個耳光。鄭靈公決定執行國君至高無上的權力,殺死公子宋。
誰料公子宋惱羞成怒後,也起了殺心,去找子家壹起策劃先下手。子家當然不幹,勸說:“牲口老了,尚且怕殺,何況是國君?”公子宋反過來要誣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跟著公子宋壹起幹,殺死了鄭靈公。
就為了壹道美食,君臣反目成仇,國君被殺,政局動蕩。而公子宋最終也沒有好下場,因謀反被殺。鄭靈公為壹飯而喪命,雖死的不光彩,但也幸運地讓他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身影,要不然還有誰會記住他呢?
這個故事還留下了兩個成語。壹個是“食指大動”,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來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另壹個是“染指於鼎”,原指把手指伸到鼎裏蘸點湯,用來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