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星期天如何陪伴孩子

星期天如何陪伴孩子

老大在上二年級前我們周末別說補習班就是興趣班也是沒有的,所以壹般周末會有四種安排。

第壹,回姥姥家或奶奶家。

兩邊老人現在都住在郊區,雖然坐車也還算方便,平時她們也會過來看我們,給我們送些東西,尤其姥姥壹周裏總是要跑上壹兩趟,但是壹來我們家的家庭觀念比較傳統,老人來是對子女的關愛,而我們作為小輩,周末還是該回去看望就得回去,這是家的歸屬,也是對老人的孝敬。而且孩子可以有整天時間和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親近,無論對老人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情感需要。

而且夏天的時候孩子們更喜歡去奶奶家,因為每年5到10月間,爺爺奶奶會搬到村裏的老宅住,院子很大,婆婆拾掇出壹小塊菜園子,種了7、8種常吃的菜,從播種到結果,孩子們都會親力親為,順便還能玩玩泥巴,過個潑水節,燒個柴鍋,我還給他們買了個充氣泳池,原來還說再買個滑梯,先生嫌占地平時玩不了幾次只好作罷。另外村裏環境相對閉塞,家家戶戶來人都知道,甚至1/3都沾親帶故,所以孩子們完全就是放羊狀態,經常可以早晨8、9點跑出去玩,晚上8、9點回來,最多中午、晚上回家吃個飯,吃完又沒影了,甚至有時沒準就在誰家吃了,這些對於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來說都有點難以想象。老實說我們平時在家都不敢讓孩子自己下樓玩,因為臨街又在鬧市區,門口的公交車四通八達,旁邊又是旅行團必去的景點,每天出門滿眼都是人,所以如果我們沒時間陪孩子的時候,孩子們只能被關在家裏玩。而孩子姥姥家雖然沒奶奶家那麽自由,但是附近就是永定河公園,還有大廣場,我們經常去放風箏、打羽毛球、野餐,也非常有意思,重點是郊區的空氣比市區好很多,換了環境就換了心情,對我們來說每次回老人家其實就和度假放松沒兩樣……

第二,戶外活動。

夏天的時候如果時間允許會帶孩子們去爬山,每年總要爬幾次,我們曾經有帶孩子們徒步20公裏的經歷,那時兒子5歲,女兒2歲……我們偶爾還會花上半天時間去釣魚,去野湖,因為我不太懂,所以主要責任是看護孩子安全,其實也不必我看護什麽,孩子都大了,也都很規矩,知道釣魚的時候要保持安靜,所以我坐在旁邊陪著就好,最多女兒坐不住的時候陪她去遠處摘摘小野花,主要就是為了壹家人在壹起。今年最後壹次釣魚,3個小時,兒子自己釣了10幾條小鯽魚,興奮的不行,當然也有忙活幾個小時啥收獲都沒有的時候,雖然難免沮喪,不過釣魚可以磨練孩子的耐心和自控力,我還可以順便看看書,就是蚊子太多我有點受罪。如果沒時間去郊外的話,我們也會抽半天時間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天壇、陶然亭、北海、景山、動物園都是我們最常去的。

冬天的戶外活動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11月底~2月,周末的時候會抽壹天時間帶孩子去滑雪,不過我的膝蓋去年做了手術,所以估計3年內都變成先生自己帶孩子輪流去了。雖然兩個孩子都是從3歲左右就開始滑雪,兒子已經滑的不錯,北京周邊雪場的很多高級道都可以滑,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敢讓他在16歲前完全脫離視線自己滑,是以先生每次都只能帶壹個去,壹對壹更安全。

第三,參觀博物館。

借地利優勢,沒有其它安排時就去博物館或美術館溜達壹下。我家周圍比較近的就有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五四運動紀念館、戲劇博物館……出門幾分鐘就走到了,而國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郵政郵票博物館、警察博物館、北京天文館以及各種名人故居……坐車最多20幾分鐘就到,放著這麽好的資源不充分利用壹下就太可惜。

第四,看舞臺劇、聽音樂會,看電影。

這部分支出在我家著實不少,沒孩子前我幾乎每月必去壹次人藝或國家劇院,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就把這個習慣自然而然的變成陪孩子去看戲。沒加入頭條前,我們平均每月就至少會看1~2場兒童舞臺劇,絕大部分是兒藝的演出,偶爾也去保利或者天橋及其它劇場看壹些引進的劇團演出,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最多的時候壹個月看了7場舞臺表演。自從加入頭條觀劇團後,現在每月還會多看1~2場木偶劇院的演出。另外院線裏壹般上映的動畫片和關於生命自然的紀錄片都會帶孩子去看。還有音樂會,壹年壹年聽3~5場,我自己給孩子選的都是北京音樂廳的《哆唻咪和大灰雞系列》,主要就是針對兒童音樂啟蒙的,偶爾會有朋友送票基本上是新年音樂會或我喜歡的久石讓的音樂欣賞,不過前幾天別人送了兩張票,去了之後才知道是鋼琴獨奏德彪西的音樂,當時有點擔心5歲的女兒聽不進去,結果出乎意料的安靜,同去的朋友都很驚訝,想必這應該是經常聽音樂會的收獲吧。

第五,宅在家裏。

當然偶爾的時候也有哪都不想去,什麽都不想做的時候,我們就窩在家裏各幹各喜歡的事,看書,畫畫,看電視,甚至就是睡覺,互不打擾但是又互相陪伴。當然這種時候在我家不常見,只是偶爾偶爾才會有這樣的時候。

老大從去年開始學習任務加重,平時的興趣班能減的減,孩子實在不想減的就只好挪到周末,圍棋和足球占了壹天,所以現在周末我和先生會分工合作。例如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本來計劃周六白天回姥姥家,結果二老自己報團去越南旅遊,我們只好改變安排。兒子因為作業多寫了多半天的作業,我在家陪女兒做了大半天的手工,她要給學前班的同學和老師親手制作聖誕賀卡。晚上先生約了朋友去會所打籃球,我們壹起去,孩子們去那裏的兒童遊樂場玩,抽空去籃球館練習拍球和投籃,我在旁邊的開放式咖啡廳寫悟空問答順便看著孩子。周日先生陪兒子上午圍棋課,下午去踢球。我陪女兒上午參觀地質博物館,下午繼續做手工,晚上全家壹起去看了電影《尋夢環遊記》,而前壹周的周末我們連看了兩場舞臺劇《小羊肖恩》和《馬可的奇妙旅行》,還去中國美術館參觀了《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的繪畫展;而下周剛好是聖誕節,壹個家庭親子派對正在準備當中……

總之,孩子們平時的學習已經很緊張,現在學校壹邊說快樂教學,但實際上壓力都在無形中,老師只是減少了課堂的教學任務,而孩子們的升學壓力並未減少絲毫,可是即便如此,我也不忍心完全剝奪掉孩子們的童年時光。而且在我看來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對生活的理解和各種能力的鍛煉,有些事情可能壹時難以見其成效,但是時間是最好的證明,當然即便真的毫無用處,我覺得就算讓孩子在繁重的學習之余還能過個他們喜歡的周末,讓他們得到快樂就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