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杜甫在《江漢》有壹句感慨:“江漢思歸客,乾坤壹腐儒。”在筆者進行著名詩句的數據統計時發現,唐詩,宋詞中出現最多的詞語,是“客,空,故人”,三詞。在李白980多首詩中,有187個“客”字,257個“空”字。
這說明什麽?說明我們所有人,蕓蕓眾生,都是客,在懷著鄉愁,尋找著故鄉。人的壹生,就是在不斷的尋找家鄉的旅行。
那麽在這場旅行之中,我們需要有的是什麽樣的態度呢?筆者今天說壹下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流放之路,來詮釋人們面對“人生苦旅”所應該有的態度。
旅途之其壹:冠蓋滿京華
蘇東坡早在20歲的時候,名列第二,高中“榜眼”,他的弟弟蘇轍是中了第四名。宋仁宗曾經高興的說:“我為子孫找到了兩個宰相啊”。說的,就是蘇軾二兄弟。歐陽修作為當時的主考官也毫不掩飾的說“壹百年後,大家都會記得蘇東坡,沒有人知道我歐陽修了。"可見蘇軾才華橫溢,深受器重。
旅途之其二:反對新法遭貶黜
在王安石實施變法的前夕,蘇軾就給皇帝上疏建議變法,也就是說,他是支持變法的,只不過,蘇軾比王安石要保守。王安石變法時要把蘇軾拉到自己的陣營,然而東坡並不買賬,因為他不支持太多激進的變法政策,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蘇東坡初次遭到罷黜,被貶到杭州做刺史。後來又被調往湖州,徐州等地。在杭州,蘇軾勤勉愛民,疏浚西湖,建造蘇堤,並留下著名詩句《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壹句”濃妝淡抹總相宜“,”晴也可,雨也美“,揭示了蘇東坡隨遇而安,任運曠達的心性。
旅途之其三:受挫烏臺詩案
1079年,蘇東坡在湖州任上還不到三年,就被當時的新黨指認為”作詩諷刺新政“,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入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頃刻之間,拉壹太守如驅雞犬。“敢說真話的大詩人遭到了這樣的迫害。蘇軾寫《獄中寄子由》說“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無比淒慘。蘇軾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傾訴了他對弟弟的思念。最後由於許多人為蘇軾求情,神宗皇帝也相信蘇東坡,烏臺詩案以蘇軾被流放黃州告終。
旅途之其四:修身黃州
被貶黃州的日子,是蘇東坡作為壹個文人脫胎換骨的日子。如果沒有入獄的經歷,沒有在黃州捉襟見肘的生活,蘇東坡的詩歌可能只是優美,辭藻華麗。但蘇東坡之前的經歷,讓他感悟到人世間的許多無奈,又由於生性的豁達,讓他的詩文有壹種豪放豁達,處處透著人生的大智慧,有壹種哲學的思想力量。比如這首詞,《臨江仙》,寫的是就是他半夜回來,家人都睡著了,他突然感受到了他和這個世界之間的關系。
“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通俗的講,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不是自己的,我們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它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自己,自己只是壹艘小船,比這個更大的是江海似的命運。既然如此,每個人,為何不看開,放下心中的執念,隨遇而安呢。
蘇軾在黃州沒有經濟來源,為了養家,蘇軾在黃州自己墾荒,有壹天,他種地歸來,看到月亮升起在田地裏,剛剛下完雨,月色如洗,照在東坡,壹首詩應運而出:
這首詩之後,蘇軾就有了壹個新的名字——“蘇東坡”。可以說,湖北黃州就是蘇東坡的再生之地。
旅途之五:“壹肚子不合時宜”壹貶再貶的生涯
在黃州後不久,司馬光已經上臺執政,“舊黨”上臺,他看好蘇東坡,蘇軾還是沒能控制自己上疏反對司馬光,理由很簡單:新法不能完全廢除。不能壹棒子打死。在王安石執政時期,蘇軾當過多年的地方官,他親自帶領老百姓去實施新法,真切地看到了新法也有壹些可取之處,如果全部廢掉,對老百姓不利。可想而知,蘇東坡又因為反對“舊黨”又遭到貶黜。後來壹貶再貶,到了潁州,廣州惠州,然而蘇軾就是這樣壹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在惠州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最後被章惇看到,還“春睡美”,別嘚瑟了,最後貶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海南島”。在病無藥,食無肉的情況下,與當地人民打成壹片,打了當地第壹口井,並培養了當地第壹位舉人。“東坡不幸海南之大幸。”
旅途之六:旅途中的美味人生
蘇軾壹直熱愛生活,在他被貶黜的過程中,還壹直追求美食,熱愛美食。在黃州,蘇東坡用壹首詞描述了東坡肉的做法,並提到“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在湖州,蘇東坡吃河鮮,“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惠州,蘇東坡為了吃到羊肉,把羊脊骨拿來慢慢的頓,並仔細的把羊脊骨裏面肉挑出來;在海南,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在海南還吃生蠔,其後,蘇東坡叮囑兒子不要把蠔肉鮮美的消息外泄。以免京城官員爭相貶謫至海南,分我美味。這般吃貨,這般隨遇而安,世間少有。
可以說,蘇軾壹生都在漂泊。但是在蘇軾的詞裏,幾乎沒有任何失意落魄的詞句。看他的詞,感受到的是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隨遇而安,帶著豁達,帶著壹顆赤子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勇敢誠實的面對自己,那麽,面對人生這場旅行,就可以做到"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又何處不是故鄉。正如他的壹首詞《定風波》:“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但願每個人都可以向蘇東坡壹樣,縱然有失意的遭際,永遠保持快樂豁達的心情,經營自己的美味人生,面對人生苦旅,我們每個人,是否也可以“壹蓑煙雨任平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