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被日本人奉為“國民速食天王”的天婦羅真的就只是炸蔬菜嗎?

被日本人奉為“國民速食天王”的天婦羅真的就只是炸蔬菜嗎?

天婦羅是將捕自江戶灣(現東京灣)的魚,裹上和了水的面糊,然後下鍋油炸後用竹簽串成串,蘸著白蘿蔔泥跟薄鹽醬汁吃的食物。

因為壹塊四文錢而每天售罄的緣故,在短短不到壹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不少賣天婦羅的攤子。山東京山居住的京橋在設有魚市場的日本橋附近,這裏是江戶裏最繁華的地方。從江戶人對待來自大阪居無定所的人也很自然地就當他們是自己鄰居的態度來看,就能感受到富含人情味的傳統社區生活。而令人出乎意料地, 這正意味著在平民百姓間也進行著江戶與地方之間的城鄉文化交流。大阪的油炸食物“tu-ke-a-ge”也搖身壹變成了江戶路邊攤上的“天婦羅”。據說最早開始在路邊攤賣天婦羅的就是關西出身的利助(即前述之利介)。

因為天婦羅在現代根本就是家常菜的關系,作為日本料理中油炸類美食的代表是毋庸置疑的。雖說京傳所命名的天婦羅也可念作“a-bu-ra”,但像京傳那樣的劇作家,其實很有可能早就知道這種食物叫“天婦羅”的資訊了,所以“天婦羅”乃由京傳所命名的說法其實是有可議之處的。

附帶壹提,在江戶時代,以青菜為主材料的油炸品叫“揚物”“胡麻揚”,只有以魚為主材料的油炸品才叫“天婦羅”。而且當時還特別講究食材的鮮度,使用江戶近海的魚獲,壹路從路邊攤小吃變身為吧臺料理,再晉升成料亭的菜肴。

“天婦羅”這個有趣的命名確實很有可能是起源於南蠻料理,不過這也不是完全被證實的說法。研究飲食文化的學者平田萬裏遠指出“天婦羅”的語源研究可參考壹八八四年(明治十七年) 由語言學者大槻文彥博士所著的《外來語源考》(《學藝誌林》)裏的內容:

從語氣與形態來考慮的話,應為西方的語言。也有壹說是西班牙語寺廟(Templo)裏的料理之意。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有點牽強。

而且根據日語辭典《大言海》裏的說明:“Tempora,天主教於星期五舉行的祭典名稱。”另外,江戶幕府末期的喜多村筠庭所撰《嬉遊笑覽》(壹八三○年〔文政十三年〕)裏有關於“天婦羅”是外國甜點師傅專業術語的說明:“不管是甜點或其他的食品,大概只要裹上糖衣的都叫作‘ten-pu-ra’(天婦羅);屬外來語。”再探討其他源自葡萄牙語Tempero、源自中文等種種說法之後,平田萬裏遠認為天婦羅壹詞源自葡萄牙語是比較有可信度的說法(《世界各地的食物—日本篇 20》)。

於是筆者就試著查了《日葡辭典》, 不過辭典裏並未出現關於天婦羅的記載;但有 Temperar(調味)、Tempera(調整食物的口味並且品味)等詞匯。把最近的相關出版書籍大致翻閱了壹遍後發現,認為天婦羅壹詞源自荷蘭語的說法較多。但上述京傳的“天婦羅,是取自‘天竺浪人’‘面粉的麩皮’以及‘羅紗’等詞匯”的說法也奇妙地很有說服力。

在水資源豐富的日本,燉煮的料理品項很多;油炸物則普遍被認為是受到外來文化極大的影響,接著來看看關於這部分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