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稱皇帝為萬歲?卻成皇太後為千歲?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邦稱呼自己的父親太上皇為“大人”太上皇的間接稱呼為“上皇”。 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冶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漢書·高帝紀下》) “萬歲”何時專頌皇帝 在中國封建社會裏,“萬歲”壹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系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 其實,在西周、春秋時,“萬年無疆”、“眉壽無疆”等是人們常用的頌詞和祝福語。《詩經·豳風·七月》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之句,它描寫人們經過壹年的辛勤勞作後,舉行歡慶儀式的場面。這裏的“萬壽無疆”,是人們舉杯痛飲時發出的歡呼語。“萬歲”壹詞,是這些頌詞、祝福語的簡化。 “萬歲”壹詞究竟在何時歸帝王專用呢?史學界意見並不壹致。壹種意見認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這時的“萬歲”,與戰國時作為壹般歡呼語的“萬歲”不同,是與壹整套朝廷禮儀連在壹起的。 壹種意見認為,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親登嵩高,禦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荀悅註曰:“萬歲,山神稱之也。”15年後,漢武帝又稱自己“幸瑯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連山神、山石都得喊他萬歲,臣民豈能不呼?從此,帝座前“萬歲”聲不絕於耳,他人稱之,即成謀逆、大不敬了。 還有壹種意見認為,漢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萬歲”的情況。如漢朝禮儀規定,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當時皇族中還有以“萬歲”為名的,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從漢到唐,對人臣稱“萬歲”的事例,也是不絕於書,不勝枚舉。如《後漢書·李固傳》記名士李固被權臣梁冀誣陷入獄,門生故舊上書申訴,“太後明之,乃赦焉。及出獄,京師市裏皆稱萬歲”。到了宋朝,“萬歲”之稱人臣才決不可染指。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訥,壹次喝醉了酒,“令人籲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宋史·曹利用傳》)。可見,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