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年前的今天,勒布朗在超過1000萬電視觀眾面前用並不堅定的眼神和平淡的語氣說出了那句決定:
我決定把我的天賦帶到南海岸,加入邁阿密熱火。
這場電視直播帶來了超過300萬美金的廣告收入,盡管詹姆斯隨即就把這壹大筆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依舊是未能改寫這場電視直播所帶來的種種罵名。
騎士老板吉爾伯特馬上用“懦夫”和“叛徒”這樣的字眼表達著自己的憤怒,而騎士球迷們當年燒掉23號球衣的畫面也被不斷重放。
從公關的角度來說,這場電視直播嚴重打擊了勒布朗的公眾形象。畢竟,拋出壹個離開母隊的決定無需壹場電視直播,更無需壹場長達76分鐘的電視直播。
從近日的報道來看,原來直播“決定”並不是詹姆斯本人的主意,壹名底特律球迷在此前通過郵件對ESPN發出了這個建議,最終當ESPN嘗試把這個想法變為現實之前,詹姆斯的團隊極力反對這個公關角度上看糟糕的做法,但卻得到了詹姆斯壹路以來的好友兼經紀人裏奇保羅的全力支持。
事實上,勒布朗能在2010年的夏天就進入自由市場也離不開裏奇保羅。
2006年騎士為詹姆斯提供了壹份5年的提前續約合同,但最終勒布朗簽下的是壹份年薪更低的3+1合約。更巧合的是,當年在多倫多冉冉升起的波什和邁阿密羽翼漸豐的韋德同樣簽下了3+1合同。
三巨頭的故事或許在三年前就已經埋下伏筆,而所謂“決定”,可能只是決定這幾位自由球員會前往何方。
在“決定”前的這個賽季,勒布朗帶著騎士拿到了聯盟最佳戰績,卻在面對凱爾特人拿到2-1的大比分優勢之後崩盤,這輪系列賽中後三場兩屆常規賽MVP得主的詹姆斯被防得只有三成四命中率。
賽季結束後的壹次訪談中勒布朗表露了自己輸給凱爾特人的郁悶,“當妳擁有加內特、雷阿倫和皮爾斯的時候,妳很容易忽略像隆多這樣同樣出色的球員”。
妳可以單純的指出騎士1.0版本的詹姆斯未如後期那般全面,但不可否認當妳身邊最優秀的幫手是39歲傷病纏身的奧尼爾,以及扔出了和鯊魚壹樣的罰球命中率的賈米森時,妳沒有辦法將凱爾特人的陣容與騎士放到同壹水平線。
對於壹名高中生狀元而言,從進入聯盟就被聚光燈包圍的第七個賽季依舊無法捧起冠軍獎杯,不難想象身為“阿克倫之子”所身負的巨大壓力。
在這樣的壓迫感之下,我們看到的是壹個繃緊了的詹姆斯。
當時的詹姆斯絕不像現在壹樣肆無忌憚的展示著自己風趣的壹面,與現在坐在場邊大喊“TacoTuesday”不同,當時的勒布朗給人的印象是壹下場就會坐在場邊繃著臉啃手指甲。那是因為,他每經歷壹場失敗就要面對口誅筆伐,每經歷壹場勝利就會收到話裏藏刀的挖坑提問。
在證明自己之前,“天選之子”的紋身會被人不斷嘲諷,與喬丹的比較會成為他永遠無法企及偉大的理由,所以詹姆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想要贏,而且他現在就要。
手握薪金空間的帕特萊利在自由球員開啟的第二天飛往克城與勒布朗會面,萊利帶上了莫寧給詹姆斯介紹熱火的球隊文化如何成熟偉大,又拿出了韋德與奧尼爾壹起拿下的總冠軍獎杯多麽觸手可得,以及,邁克爾喬丹。
對,勒布朗的童年偶像,聯盟的籃球之神喬丹作為熱火見面會的壹員出現在了現場。
這個開啟了壹段個人英雄主義故事的籃球之神說道:“事後看來,我永遠不會打電話給拉裏,打電話給魔術隊,然後說:‘嘿,看,讓我們聚在壹起組成壹支球隊。’ ……說實話,我試圖擊敗那些家夥。”
這無比符合喬丹的人物設定,但帶隊挑戰各方梟雄專治不服也似乎融入了籃球英雄們的血液。如果沒有喬丹的故事,我不知道鄧肯會不會在麥迪和希爾身邊擦肩而過,我不知道加內特是否有耐心等到自己年過而立,但勒布朗所身處的時代已經沒有了成噸的敵意與垃圾話,所以喬丹也道出了這個時代的另壹個模樣:
“但是現在環境不同了,我不能說這種事情就是不好的,這也是如今這些球員們享有的機會。”
自然,喬丹所處的年代不會也不允許他與伯德成為摯友,但作為當時的王者幫主依舊獲得了優待。
在90年代末工資帽大漲的時代,紐約之王尤因的薪水突然來到了1800萬,但公牛為喬丹打破常規拿到了超過3000萬的合約,幾乎是尤因薪水的兩倍。
與詹姆斯的“決定”壹樣,喬丹拿到超高薪水的背後同樣充斥著“自私”與“無恥”的罵名,除了這份薪水本身超高的原因之外,皮蓬的低額薪水作為對比形成的強烈反差也起到了巨大作用。那個時代,喬丹就是那個“自私鬼”,而那是喬丹可控範圍內能爭取到的最大利益。
但如今除了超高的薪水報價,勒布朗的“決定”還代表著另壹些東西——選擇球隊的權利。
誠然,這依舊不能改變這是場糟糕的電視直播的事實,他原本可以用更溫和的方式告別克利夫蘭,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毀掉他在家鄉建立起的好感,也不必蓄下胡須壓低聲線說出那句“我要把天賦帶到南海岸”,可明明當時勒布朗不過25歲。
這壹代球員已經不再是資方對立之下的弱勢群體,他們清楚自己的利益如何爭取,明白籃球場背後終究是個商業場,而勒布朗詹姆斯,用這麽壹個不成熟的方式做了壹個成熟的決定: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上,加盟熱火爭奪冠軍。
這場“決定”過後,身被壹切罵名的勒布朗開啟了熱火的時代,也開啟了屬於球員的時代。他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總冠軍,也有更多的明星爭奪到了決定下家的權利,視角面對球場的球迷們也許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勒布朗的“決定”。
這並不奇怪,過去的英雄主義和壹人壹城已經成為默認太久無法馬上跳脫,但任何人都能明白的是:哪怕給強大的人安上壹切罪名,更強大的人依舊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