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家的荊州魚糕

我家的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是湖北荊州的壹道名菜,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 被人稱道。

傳承

荊州魚糕於我們家卻有不壹樣的家傳淵源。

父親的曾祖輩在當地算是家境富足的地主階級,因地處湖南與湖北的交界地帶,對於兩省的文化和特產都有壹定的研究和積累。因家距荊州不到壹百公裏,荊州地區的壹些美食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傳到家中。作為富足的人家,壹盤荊州魚糕,是唯有過年過節或是貴客盈門的時候才會有的主菜。

到了老爺子父輩,多年戰亂後解放,爺爺沒有得到任何祖輩資產,卻是憑壹己之力,重新建立起了家庭。店小二的印象中,祖父好像是萬能的,主廚、婚喪嫁娶主理、熬糖、竹藝、木工、草藥……到了父親這壹代,幾兄弟各自遺傳了祖父的壹些技能,父親的主攻方向就是餐飲,因此當地特色的菜肴、小吃都成了父親的技藝支柱。

最早的荊州魚糕與現在所出品的略有不同。解放前後,因農村條件艱苦,平時油水不足,到了過年過節,充足的油份是家境富裕的象征。因此,最初的荊州魚糕土豬肥肉的含量更高。經過社會的變遷,人們對於健康飲食的要求日益增強,老爺子在幾十年的餐飲生涯中逐漸調整了各種主材的配比,在確保色香味的基礎上,更加提升了魚糕的健康配比。

真材

適合做魚糕的季節在寒冬臘月,最好的食材是花鰱魚配上農家年豬肉。

老家的水庫給老爺子制作荊州魚糕提供了壹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水庫裏野生的花鰱魚為這道美食提供了最優質的食材。每年冬臘月,水庫都會下網撈魚,因水庫面積巨大,壹網得經歷壹整天,收網的時候,整個水灣的沸騰讓人心生雀躍。

最好是5斤到10斤重的花鰱魚,肉質最好,魚味最足,同時,魚骨也最好分離。這個過程必須非常有經驗的師傅手工剔除。

當然,這個季節另壹個好的條件就是十裏八鄉的農戶,每天都會有人家宰殺年豬,挑選合適的年豬肉作為主要配料,是荊州魚糕非常關鍵的因素,對於口感和出品的控制至關重要。

豬肉的作用在於保證荊州魚糕的滑糯,同時提升出品的肉香,壹份好的荊州魚糕,魚和肉的香味應該是相得益彰的。

同時,還必須配以相應比例的土雞蛋、食鹽、自制澱粉等,以確保魚糕的完整性和口感。

技藝

制作過程非常簡單,卻也異常困難。

簡單在於壹句話即能說完,即把所有材料剁碎並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蒸熟即可。

困難在於,

首先,必須保證食材的顆粒大小,太大會造成不均勻魚和肉口味分離,同時容易油膩,太小,則不容易形成完美的口感。

其次,每壹種材料添加的次序、攪拌的力道,混合後的手感等等,都需要非常有經驗才能控制好。

原生

火候的掌握是重中之重,老爺子還是采用了原始的做法,用土竈上鍋蒸,對於尋常人家來說,土竈的火勢是不容易控制的。但是老爺子卻特別鐘情於此,可能這就是他的特色所在。

首先,大火能夠使荊州魚糕迅速成形,同時能夠充分使豬肉融化滲透,達到完美的交融。接下來,小火蒸壹個小時,讓魚糕熟透、緊固。此時荊州魚糕便基本完成了,出鍋前,刷上土雞蛋黃,讓魚糕表面形成壹層充滿誘惑的金黃色。

出鍋後,需要經歷長達四五個小時的自然冷卻才可以切塊打包。

這是老爺子的家傳技藝——荊州魚糕的制作過程,也是湘北地區,荊楚腹地美食文化的壹個重要傳承,記錄於此,感恩先輩們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