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做飯也是壹種修行

做飯也是壹種修行

其實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是很羨慕會做得壹手好飯菜的人。而我的母親就比較擅長做飯,不論品相還是口味都沒得說的。每當我下班去陪伴母親,她的壹雙巧手總能將切好的分好類別的菜,放在鍋子裏壹炒,就像變魔術般,經過調料的點綴,煎、煮、燒、蒸,最後盛上盤子裏的定是色香味俱全,能吃上母親做的飯菜,真的是壹種幸福!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飯菜裏的世界興趣漸濃,母親也會和我壹起去菜場買菜,會有意識的教我分辨豬肉的新鮮程度、茄子的老嫩、青菜是否打了農藥,母親是壹個比較註重養生的人,中央臺的養生堂節目她是每天必看,也喜歡從裏面學習壹些做菜的花樣,然後自己親自操刀,吃過媽媽依葫蘆畫瓢做的養生餐,口味確實還不錯,生活就是在壹種不斷學習中成長。在耳聞目染中,我漸漸感受到,菜米油鹽也是壹種成長和修行,它是我們生活中平凡但也是最不平凡的事情。

今天我休息,母親又來到我家教我做飯了,還善意的提醒我裝盤的菜盤最好用白色的,裝菜才好看,菜好看了,人才會會有食欲。是啊,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裏也藏著萬種乾坤,學會做飯,妳身上才能體現出生活的味道。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裏,用美食與能量療愈自己。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事例,日本有位癌癥媽媽千惠,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女兒阿花後,不幸癌細胞擴散,生命進入倒計時。這位堅強勇敢的母親,想要在離世前,給女兒留下受用終生的遺產,教女兒做飯。於是這位還沒有竈臺高的小女孩踩著小凳子,顫顫巍巍拿起菜刀鍋鏟,用稚嫩的小手去擺弄鍋碗瓢盆,調和油鹽醬醋。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年齡,阿花已經系著圍裙,掌管起壹家人的腸胃和心情。媽媽自然也會心疼,但也只能狠下心,長痛不如短痛,將女兒壹把推進生活的磨礪和考驗裏。她對女兒說:“我要教妳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裏,做什麽,都能活下去。”

我們現在來看看我們身邊,很多為人父母最關註孩子的恐怕就是高分了,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家裏的什麽事情都不要孩子做,這樣就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做飯是壹門技巧和能力,長此以往,變成學習蟲的孩子們,以後離開父母後又如何生存?長期的吃外賣、下館子,對身體好嗎?照顧不好自己身體的人,又如何去主宰自己的生活呢?我覺得阿花的母親真是位睿智的母親,因為看得長遠,就算孩子兒時辛苦些,但從長遠看孩子的生存能力肯定是強於很多同齡孩子的,能依靠自己也能好好的生存下去。

阿花五歲時,母親去世了,但我們可以由此想到阿花的壹生不至於過得太糟糕,因為她不會委屈自己的心和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任自己的怯懦和痛苦。因為教會壹個孩子做飯,便是教會他謀生和謀愛。

?有時候也和同事們討論做飯的問題,有些女孩子不會做飯,會被大家調侃成有口福,不是辛苦命。十指不沾陽春水就真的好嗎?的確,做飯似乎總帶著壹絲煙熏火燎的味道,而且要在竈臺前忙忙碌碌幾個小時,但當美味佳肴做出來時,我想當我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時,成就感會油然而生,就是累也不會覺得累了,把做飯當成壹種生活的享受和愉悅,我想,我們不愛做飯都不行。有時候在朋友圈裏,看到壹些朋友們曬的美食,真的是賞心悅目,與其說羨慕,不如自己去行動,只有行動和嘗試,才能讓自己的廚藝得到迅猛的發展。

生活中需要飯菜和果蔬的點綴,這種點綴同樣能讓妳的家活色生香,想想看,穿著麻質的家居裙,擺上壹盤水果拼盤,拼盤裏有橙子、獼猴桃和草莓,再加上點酸奶,生活的味道就在家中彌漫,壹種幸福的味道就在流轉。生活也需要我們營造,將發絲隨意的挽起,壹邊是在靜溢的廚房裏忙碌,壹邊是窗臺的壹盆白掌,綠意的點綴下,莫不是壹種歲月靜好的美圖?

常聽人說,女人做飯,做得好吃就是要管住男人的胃。我倒不是這樣認為,因為做飯本身就是壹門藝術,能用壹餐飯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與玲瓏心思的人,自然也懂得從生活重壓裏抽出身來,過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飲食男女的血肉之軀,需要五谷雜糧和肉類蔬果的供養。廚房的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壹個家的溫度。那方寸之間調和著人間五味,熱鬧而溫馨的香氣撲鼻裏,有人傾註了許許多多愛。

做飯也是壹種修行,我們在案板上細細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鍋裏慢慢煎炒悲歡離合。壹生壹世的細水長流,其實就在這些小小的幸福和歡喜裏。願我們在人生的履歷中,好好善待自己,學好做飯這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