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北京近在咫尺,除了少數傳統地方風味外,天津糕點大多繼承了北京風格。清朝鹹豐初年,天津老城戶部街開設了祥德齋,給人們帶來了精致美味的糕點。盡管如此,直到民國初年,“糕點店”的名字才逐漸在天津出名。隨著工商業的進步,三德園、桂順齋等名店也相繼開業。壹年四季,商店裏有多種多樣的北京八件、薩其瑪、蜂蜜麻花、蜂蜜供應、核桃酥、杏仁酥、槽糕和狀元糕,這些都是集美食品的精華。
春暖花開後,初夏的玫瑰蛋糕和紫藤蛋糕因為花期的限制,總是顯得彌足珍貴。據傳說,花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朝康熙時代是禦用糕點。乾隆皇帝也喜歡新鮮的玫瑰蛋糕,並壹度下令不需要向神提供新鮮的玫瑰蛋糕。《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視玫瑰為四月者,名曰玫瑰餅。那些把藤蔓當成花的人被稱為藤蔓蛋糕。時令食品。”鮮花和點心就像鮮花和少女壹樣美麗,給人們帶來大自然的芬芳。
可以說祥德齋做的花糕是首屈壹指的。
晚清時期,住在天津老城北門的陳開了壹個元宵節小攤子謀生。他誠實可口,並逐漸出售他的名氣。鹹豐五年(1855),他積累了壹定的資本,於是在戶部街開了壹家糕點店,取名祥德齋。祥德齋點心以其用料講究、制作精細、風味獨特而享譽盛名。由於生意興隆,相德齋原來在戶部街的總店已無法應付盈門的顧客,所以他搬到了馬貝路龍亭的西尖兜,那裏的轎子曾停靠在長江以南。與此同時,祥德齋已先後開設了四家分店。
祥德齋糕點特別註重品質。用的香油是自己磨的,米是自己磨的,水果是自己選的。許多原材料都是從原產地收集的,以確保新鮮和純凈。餵食不馬虎;加工過程中嚴格遵守規格,分量十足。
為了制作花糕,向德齋煞費苦心,壹到夏天就在門外貼上“購買新鮮藤蔓”的牌子。與此同時,他們還長期從天津西部名園水西莊購買紫藤花,並提前購買了足夠的數量供食客口服。祥德齋的花糕以花瓣為主餡,蜜餞花餡或水果餡用白面包裹後烤制而成。點心煮熟後,花瓣撒在餅面上,香味優雅持久。別說吃了,光是聞壹聞就能讓食客欣喜若狂。此外,五毒糕、雄黃糕、雲片糕、薄荷糕、烏梅糕等時令品種也保證齊全,深得食客好評。
天津人不僅愛吃北京八大件,而且薩其瑪也很受歡迎。秋冬季大量上市的薩其瑪,在滿語中原本是“匯聚美味小吃”的意思。它講究把面粉和蛋黃混合在壹起,然後切成細面條。面條用文火和清油慢慢油炸,然後用糖和蜂蜜制成的糖漿粘成片,再配上葡萄幹、青梅、瓜子等小料,色香味俱全,令人驚嘆。
夏天,天津人喜歡吃綠豆糕、烏梅糕、涼面、雲餅等時令小吃。隨著中秋節的臨近,大大小小的商店都會提前為人們準備美味的月餅。老天津人喜歡吃糖餡月餅、芝麻餅和白餅。顧客還可以根據特殊需求從商店訂購重達幾公斤的超大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