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心是指渝中區。整個重慶主城區的最核心,尤其是解放碑朝天門商圈。
重慶主城區,即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中所稱的都市區,範圍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行政區域,幅員面積5472.68k㎡。都市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載體,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重慶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壩區是重慶的文教區。北碚區在民國時期為陪都重慶的遷建區,曾是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和總統府所在地。巴南區與渝北區原為巴縣和江北縣,是重慶的母縣,其地位類似上海的閔行區、寶山區或北京的豐臺區、通州區。
擴展資料:
1929年建市之初,重慶“城市”面積為2.4平方公裏,經過80余年的發展,重慶建成區擴大了200余倍。截至2009年底,重慶主城建成區面積達到481平方公裏。
1997年直轄以來,由於重慶市的特殊結構,所形成的壹個類似於直轄市經濟、文化交通概念上的市區範圍,就是重慶主城區。
這壹概念常常與“老重慶地區”(即四川省重慶市,俗稱九區十二縣,經調整後行政範圍即今重慶主城九區、長壽區、綦江區、永川區、璧山區、大足區、江津區、合川區、銅梁區、榮昌區、潼南區,面積23113.95平方公裏)和“重慶直轄市”(今重慶市38個區縣,面積82402.95平方公裏)相對應。
自重慶1939年首次成為直轄市以來,重慶主城區即民國重慶最初的行政區範圍,這壹範圍壹直維持到解放後。
1950年至1980年期間,重慶先由中央直轄市降為計劃單列市再降為地級市,其行政區域擴大為今重慶主城九區加上長壽區、綦江區和雙橋區(註:雙橋區2011年已並入大足區)的面積之和。
20世紀80年代以後,重慶恢復計劃單列市,四川省江津行政專員公署和永川地區8縣(江津縣、璧山縣、永川縣、合川縣、潼南縣、銅梁縣、榮昌縣、大足縣)相繼並入重慶,成為了四川省重慶市的壹部分。
這些區縣在重慶其地位類似於上海市的青浦、崇明、嘉定;天津市寶坻、靜海或北京市密雲、延慶,對於省會城市來說,重慶的這些郊縣類似於武漢的黃陂,杭州的臨安、建德,廣州的從化、增城。、
百度百科-重慶主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