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國飲食文化外,愛窩窩、毛肚、炒肝和滾雪球等老北京特色美食最令人難忘。俗話說“過了夏天就沒有病了,三分都是空的”。初秋遊覽北京,看看好東西,吃點好吃的,為自己貼秋膘,正是時候。來吧,很漂亮!
到北京的那天,正好趕上秋雨,火車進城了,我突然被陰沈沈的天氣嚇了壹跳。幸運的是,現在只是初秋,這種涼爽並不具有侵襲性。果然南北方差別很大,連空氣的味道都怪怪的,仿佛壹夜醒來就到了另壹個國家。也許是因為歷史悠久,北京給人壹種古雅而懷舊的氛圍。當妳仰望天空時,妳可以感受到滄桑。
自助驢友剛到北京肯定很迷茫,也不說去哪裏找吃的。光是找路就需要費很多腦筋。但是壹想到那些美味的食物在等著我,所有的沮喪和無聊都消失了。多吃點,暖和暖和。北京,我來了!
北京西站南方之旅
特色小吃被網住了
當我從北京西站出來時,我立刻明白了什麽叫擁擠。人們的臉冰冷而疲憊,對面矗立的兩座高樓與其他城市幾乎壹樣。先不說這些,今天的第壹站是北京著名十景之壹的什剎海。什剎海是北京老北京保存最好的地方,周圍有許多宮殿和花園,如保存最好的恭王府、酒鬼公館等。這個區域也是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域。宋慶齡故居和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剎海旁邊。
除了美麗的風景,什剎海也是北京小吃最齊全的地方。據說什剎海西北部的“九門小吃”是品種最豐富的小吃街;老北京戶部街月盛齋傳人馬國旗、“吹胃馮氏”第四代傳人馮光舉等著名小吃都在這裏擺攤,還有“豆腐腦兒”和“羊頭馬家”...鑒於美食的誘惑,我馬不停蹄地趕往什剎海。
秋風吹柳。這時,什剎海邊柳樹的葉子還沒有完全脫落。我事先做過功課,知道小吃街位於宋慶齡故居西側的孝友胡同,在湖邊和胡同口都有介紹小吃街的牌子。很快我在什剎海找到了這條狹窄的小巷。巷子的深度不是很長。妳可以在巷子口看到從九門小吃街入口吹來的熱氣。對了,這裏停車位不好找,步行最方便。
“老字號”是九門小吃街的招牌。由於民居建築的改造,當我們踏入具有北京特色的木質門檻時,京味立即撲面而來。小長辰、瑞賓樓、爆肚豐、年糕錢、月盛齋、奶味等十幾個傳統老字號,真的是壹個胃都吃不飽!老北京有300多種傳統小吃。此外,還有許多種已經滅絕的小吃,如綠豆卷,蕓豆卷,蕓豆餅,炸頭和蒸炸兒童。忙碌的小吃廚師特別喜歡說地道的北京話,這是現在制作和銷售的。客人可以邊吃邊看他們制作,絕對衛生新鮮。賣年糕的廚師是個胖乎乎的叔叔。他告訴我,九門小吃的獨特風味主要是因為這裏所有的老字號小吃都是自己親手傳下來的。為了保護招牌,每個人都使用精美的材料,壹絲不茍地工作並註重標準,因此客戶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