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雕像位於瓜州縣以南十公裏處,這是壹處具有特殊含義的雕像。在圖片中可以看到這個“大地之子”的雕像是睡在壹片沙漠裏面,雕像是壹位年齡在壹兩歲的嬰兒,頭部緊貼著沙漠,屁股朝天,安然入睡的樣子。其實這是壹座藝術展示的雕像,據了解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授專家董建書同誌主持建造的壹處景觀雕塑。
《黃河母親》是表現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石質雕塑藝術品,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作品由"母親"和"嬰兒"組成構圖,分別象征了黃河母親和華夏子孫。作品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秀獎。"黃河母親"現已經成為蘭州的標誌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的形象。作者何鄂,甘肅省著名雕塑家。
七彩丹霞地貌群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村,平均海拔1850米,東西長約45公裏,南北寬約10公裏。該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積大、集中,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有紅色、黃色、白色、綠藍色,色調有順山勢起伏的波浪狀,也有從山頂斜插山根的,猶如斜鋪的彩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壹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艷麗,讓人驚嘆不已。 2018年12月,獲"2018中國品牌 旅遊 景區TOP20"。
看祁連山下,牛羊成群,牧歌悠揚,望著黃河岸邊,人民安寧,身影堅強。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當妳來河西走廊時最應該品嘗的 美食
我收到很多私信,很多寶寶說我的介紹不夠詳細,今天我就從甘肅眾多 美食 中找到了最著名的 美食 ,詳細介紹在下面,
甘肅 美食 集錦,來甘肅了壹定要嘗嘗,當然在家也可以試著做做,
1.驢肉黃面
黃面細如龍須,長如金線,柔韌耐拉,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選用上等小麥粉配以沙漠堿性植物,經拉面師揉、撬、甩條等多種手工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煮熟後的面條略顯黃色,故稱其為黃面。以其面長勻稱、筋道透亮,為面食中之精品。食之開胃健體。
2.莫高釀皮
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書記載,在唐代敦煌釀皮子已是市場上熱賣的小吃之壹了。當時叫作“冷讓”。敦煌本地方言將“釀(niang)”稱作“釀(rang)”,後演變成今天的釀皮,人稱“莫高釀皮”。現在,這種傳承了壹千多年的 美食 ,在敦煌人眼裏仍是不可或缺的民間小吃。農村人進城要吃,城裏人逛街要吃,外來的遊客也喜歡吃。不但夏天要吃,冬天更要吃。據說,冬天吃“釀皮子”可以敗“心火”。回家時,還不忘順便帶上幾只“糖鎚”供家人品嘗。
3.紅柳撥疙瘩
古時敦煌沒有煤炭,為了生火取暖和燒鍋做飯,每家每年必須到戈壁灘刨挖紅柳根枝,俗稱“刨梢子”,用以解決生活燃料。打柴人自帶面粉取現場水和面,用紅柳條撥面下鍋,形如“小魚兒”,人稱“撥疙瘩”。敦煌民間的壹種便捷小吃,制作簡單,方便實惠。它是敦煌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獨創的壹種特色小吃,有幹拌、燴、炒等多種吃法。
4.長壽堿面
長壽堿面在敦煌本地又名“臊子面”,是在普通面粉中添加食用堿,做出的面條軟滑、筋道,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更能增進人們的食欲。且酸堿中和對有胃酸的人具有極好的調養功能,常吃長壽堿面如同多吃各種蔬菜而不需專門攝取營養維生素,是食療的不錯選擇。
5.泡兒油糕
制作時用大油和水燙面。在整個燙面、揉搓、包餡、炸制過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適,又要求油溫適宜和火候恰當。這樣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層脆酥似飛絮,內裏香甜如糯的特色,吃起來酥松香甜,是中外遊客首選的風味食品。
6.羊肉合汁
羊肉是敦煌人壹年四季所常用的肉食之壹,特別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食用羊肉不僅可以增加營養,還可以增加熱量、抵擋風寒。羊肉的吃法多種多樣,各個地方,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吃法。本地特色的便是“羊肉合汁”。“合汁”不是單壹的羊肉湯,而是品種多樣,食材豐富,其以羊肉為主料,又將肉丸子、肉夾沙、木耳、粉條、豆腐等燴制在壹起,色、香、味倶全,湯鮮肉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
7.胡羊燜餅
古代敦煌為少數民族遊牧之地,人們統稱他們為“胡人”。隋唐以來漢文化和胡文化(少數民族)相融合,成為敦煌飲食文化發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習俗做法而演變得名,煮羊肉和面餅的燜燉相煎,實屬壹道敦煌 美食 ,是敦煌特有的民間小吃。
8.月泉漿水面
據說取敦煌月牙泉之水,與壹種野生草本植物羊奶蔓蔓發酵生成的漿汁。味美爽口、清涼解暑,與面條同食別具味道,因而得名“月泉漿水面”。“敦煌文書P.3231卷平康鄉官齋藉中即有“漿水粥”、“漿水面”的記載。古代敦煌人有粥水熬粥的飲食習俗。漿水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 歷史 。近現代漿水面是敦煌民間大眾喜食的民間小吃。
9.羊肉粉湯
羊肉粉湯是壹道家常菜肴,不含防腐劑,制作難度壹般,飄香美味,老少皆宜。
1、將水晶粉提前用涼水泡軟,備用;青蘿蔔洗凈切成塊,可以稍厚壹些,蒜苗、蔥切成粒,香菜切成段;
2、取壹幹凈鍋,將原湯舀出,有羊油最好,加入開水,原湯和開水的比例是2:1;放入切好的蘿蔔片,大火燒開,調入鹽、雞精、白胡椒粉,關小火。
3、可以切壹些肉片放入,做成羊肉泡饃。
4、吃羊湯泡饃,就把煮好的羊湯舀進碗裏,放入切好的蒜苗蔥香菜,淋點辣椒油,掰開餅泡在湯裏,即可;吃羊肉粉湯時,先將泡好的粉條抓進碗中,舀入滾開的羊湯氽燙,把燙過粉的湯再倒回鍋中,再舀入再倒回,這樣三四遍,就可以舀入原湯,放切好的蒜苗蔥香菜,淋點辣椒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