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胚特別大,占總重量的10%-14%,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可從玉米胚中提取油脂。由於玉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所以玉米在貯存過程中易酸敗變質。玉米既可磨粉,又可制米。玉米粉沒有等級之分,只有粗細之別。玉米粉可制作窩頭、絲糕等。玉米粉中的蛋白質不具有形成面筋彈性的能力,持氣性能差,需與面粉摻和後方可制作各種發酵點心。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可用於煮粥、燜飯。尚未成熟的極嫩的玉米稱為“玉米筍”,可用於制作菜肴。 玉米(鮮)營養分析:1. 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
2. 玉米中含有的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
3. 研究人員指出,玉米含有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對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
4. 國外醫學資料介紹,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癌癥發病率普遍較低,可能是其中富含鎂、硒元素等,抑制腫瘤的生長。特別是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谷氨酸,谷氨酸有健腦作用,它能幫助和促進腦細胞進行呼吸,在生理活動過程中,能清除體內廢物,幫助腦組織裏氨的排除,故常食可健腦。 玉米(鮮)補充信息:1. 吃玉米時應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進,因為玉米的許多營養都集中在這裏;
2. 玉米蛋白質中缺乏色氨酸,單壹食用玉米易發生賴皮病,所以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應多吃豆類食品;
3. 玉米受潮黴壞變質產生黃曲黴素,有致癌作用,應當禁忌食用。患有幹燥綜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者屬陰虛火旺之人,忌食爆玉米花,食之易助火傷陰。
4. 甜玉米是玉米大家族中的壹員,其可作水果和蔬菜,除具有甜、香、脆、嫩的特點外,營養價值也非常高。甜玉米在歐美國家種植廣泛,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壹種蔬菜。其子粒呈淡黃或乳白色,胚較大,乳熟期的子粒柔嫩,味美,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它富含維生素B1、B2、C、E和β-胡蘿蔔素等,礦物質含量也較高;甜玉米所含水溶性多糖是普通玉米2~20倍,其糖分有蔗糖、葡萄糖、麥芽糖及植物蜜糖。
5. 甜玉米主要類型有:普通甜玉米,含糖量8%左右,多用於糊狀或整粒加工制罐,也用於速凍;超甜玉米,含糖量20%以上,果皮較厚,多用於整粒加工制罐、速凍或莢果穗上市;加強甜玉米,含糖量12%~16%,即適宜鮮食,又適宜加工罐頭。 玉米(鮮)適合人群:壹般人皆可食用
尤適宜脾胃氣虛、氣血不足、營養不良、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癥、脂肪肝、癌癥患者、記憶力減退、習慣性便秘、慢性腎炎水腫以及中老年人食用。 玉米(鮮)食療作用:玉米性平、味甘,淡;歸脾、胃經。
可益肺寧心,健脾開胃,利水通淋;對於防癌,降膽固醇,健腦有壹定功效。 玉米(鮮)食物相克: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則會中毒;盡量避免與牡蠣同食,否則會阻礙鋅的吸收。 玉米(鮮)做法指導:玉米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生素C,卻使之獲得了更有營養價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劑活性。同時玉米不宜單獨長期食用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