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文化
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新石器時代鵝溝裴鋼文化遺址和北港文化遺址的發掘。證明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裏耕種和狩獵休養生息。炎帝時,新密以保國聞名;堯舜在夏商時期屬禹州;西周時稱為羌國;從春秋到戰國再到秦朝,新密驛聞名遐邇。西漢皇帝開始設立羋縣。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有軒轅黃帝宮,黃帝在這裏訓練和練習武術,並制定了八陣兵法。目前有虎亭、漢墓等全國罕見的名勝古跡。自然景觀以象山象嶼寺森林公園和北方最大的洞穴神仙洞而聞名。
新密市鐘靈人才輩出。東漢大司徒侯巴、明代工部尚書金毓中、清代著名詩人錢、著名地質學家顧德貞、著名數學家侯振廷、著名醫學家馬德水、民間文藝理論家張,都因其傑出貢獻而聞名於世。
產品資源
新密市盛產珍寶。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石灰石、鋁土礦、天然油石、磷礦、矽石、玉石等25種。其中,煤炭、鋁土礦、石灰石和矽石儲量豐富。新密市有“烏金之鄉”之稱,擁有50億噸煤田地質儲量,其中煤炭工業654.38+0.65億噸,以低硫高熱值著稱。鋁土礦6000萬噸,工業矽654.38+0億噸,石灰石50億噸,都有很大的工業價值。新密市丘陵緩慢上升,平原分布。農產品種類繁多,如小麥、玉米、金銀花、大蒜、杏等,都是中國的同類產品,遠近聞名。
經濟發展
新密市是河南改革開放發展專項試點縣市。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密人順應改革開放的時間,依托恒通九州的地理位置,發揮人財優勢,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全市工業形成了以煤炭、耐火材料、造紙、建材為主導的四大支柱產業和以電力、化工、機械、醫藥、輕工為主導的良好格局;農業以發展“壹優兩高”和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為重點,推進種養結合、農工貿結合,使農業跳出傳統農業的小天地,開始走向現代農業的大舞臺;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發展迅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力軍,綜合實力位居河南省和區縣前列。200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76.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2.57億元。2000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02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39億元,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當前,新密人正以興市富民為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主線,以民營經濟為主導,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大力推進“二次創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新密市是壹座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城市。地處東西引進、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位置。建在城西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條件優越,是投資者投資創業、開拓市場的理想之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市場廣闊。淳樸熱情的新密人民真誠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朋友和有識之士來米觀光旅遊、投資發展、興辦產業、共同發展。
專業介紹
首先,金銀花
新密市主要土特產:金銀花金銀花又名蜜二花、蜜銀花,在河南省新密市五指山種植最多,品質最好,有“吳之淩金針”之稱。金銀花是著名的中藥材。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密縣吳之淩下產金銀花,能治“百病風濕、腫毒癰疥瘡楊梅,散熱解毒”。經常喝茶可以養肺健脾,延年益壽。金銀花不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據史料記載:密縣的金銀花,“新鮮的很香,山裏有許多種植者,利潤頗豐”。吳之淩金銀花於1914年首次在巴拿馬世博會展出,受到世界醫學界的歡迎。此後,新密市的金銀花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熱銷商品。1980期間,在國家醫藥總局在京召開的金銀花鑒定會上,專家認為吳之淩金銀花“花條長、骨茬硬、色澤好、品質純、香味濃,為全國金銀花之首”。它被命名為超級銀花。原院長李先念同誌說:“全國銀花看河南,河南銀花看密縣。”
二、大偉荷葉餅
大圩鎮的荷葉餅是壹種風味獨特的高檔小吃,因其外形酷似荷葉而得名。大圩荷葉餅的制作在挖掘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熬制原料到灌餅入爐烘烤,所有工序都嚴格控制,這使大圩荷葉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產品質量適中,餡料薄而不流,吃起來很好吃,皮薄,甜而不膩;存放壹個多月,色香味都壹如既往的好。是孝敬老人、饋贈親友的佳品。多次被省市評為名牌產品。
新密位於省會鄭州西南40公裏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裏,轄13個鄉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5.9萬人。新密是全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強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壹。
新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人類始祖軒轅黃帝誕生於此,並在此建宮建都立國,為中國創造了統壹的基礎,開創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自西漢偉大的始祖劉邦首次定居密縣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許多景點和美麗的風景。軒轅丘古城村遺址、黃帝宮殿、鄭墓地和漢墓是中國之魂,清平山、神仙洞、象嶼寺和桃花源都很美。軒轅丘古城村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專家考證為黃帝故都軒轅丘。
新密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礦產資源分布在全國各地,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鋁土礦、石灰石、矽石等25種,儲量大、品位高,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逐步形成了煤炭、耐火材料、造紙、建材四大支柱產業。超化鎮是國內外著名的耐火材料專業鎮,大圩鎮被譽為中國造紙第壹鎮。金銀花、桑枝、大蒜和杏等農業特產品質優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新密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越。新密地處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帶,處於“鄭州半小時經濟圈”內。已列入鄭州市建設規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緊鄰京珠高速公路和鄭州國際機場。鄭邵高速公路縱貫東西,基礎設施完備,電力、水資源充足,綜合通信能力進入全國百強。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和諧,壹座現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新密政府和諧,經濟繁榮。近年來,緊緊圍繞“建設工業強市、建設和諧新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結構調整,積極培育後發優勢,圓滿完成了“十五”規劃目標任務,經濟發展進入全面提速、加快轉型的新階段。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543.8+063.2億元,比“九五”末增加94.2億元,年均增長6543.8+05.2%。財政收入6.35億元,比“九五”末增加近4654.38+億元,年均增長2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3元,比“九五”末增加4117元,年均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4558元,比“九五”末增加1756元,年均增長10.2%。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065438億元,比“九五”末增加62億元,年均增長21%。自2003年以來,綜合經濟實力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二。
站在新的起點上,按照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十壹五”期間,新密市將緊緊圍繞“建設工業強市、建設中等城市、努力躋身全國百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發展第壹要務,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打造生態新、誠信新、安全新、和諧新,努力建設“發展快、經濟效益好、綜合實力強、人居環境優、生活品質高”的新型工業化中等城市,成為鄭州都市圈重要衛星城市,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起點、大跨度、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開放的新密市熱忱歡迎各界人士來米參觀、投資、購房,與我們攜手共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