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範賢館,建於晉代,是紀念漢代青城山天師道首領、天地太師西山侯——範長生而建,宋代改稱伏龍觀。觀內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遷建安瀾索橋時從河中發掘的文物。雕塑於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當時用於作水文標記。
李冰石像:離堆公園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遷建安瀾索橋時從河中發掘出來的非常珍貴的文物。通高2.9米,重四噸半,造形簡樸,形態持重,袖手合於胸前,微露笑容,雕塑於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魚嘴分水堤:魚嘴分水堤是指形狀如魚嘴的分水堤,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溢洪道:古時稱“減水河”,取排洪、排沙之意。位於金剛堤末端,按壹定高程(河床到河面2.15米高),由南向北開壹道200余米寬的口子。當內江水量較小時,它攔水進入內江灌區;當內江水量較大時,它把多余的水排到外江,而且由於位置設計很巧,具有強大的排沙石能力,能將流入內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所以稱為飛沙堰。
都江堰博物館:館內展品不多,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對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壹個深刻的了解,可以在參觀進去前先來這裏看看。
南橋:南橋是南街與復興街之間的壹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南橋不僅有精致的門樓,橋梁更是雄偉壯觀,結構考究。橋上還有各種彩繪,雕梁畫棟,令人賞心悅目。橋邊河畔是條熱鬧的美食街,有各種小攤飯館及化妝成卡通人物的藝人表演。入暮後的南橋燈光旖旎,是拍夜景的好去處。
二王廟:二王廟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是通往都江堰魚嘴的必經之地,為了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而建造的。內有李冰父子塑像,石壁上刻有“治水三字經”。在大殿東側有壹座臨崖懸空的吊腳樓,叢蔭清涼,走累了可在此歇腳飲茶;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廟受損嚴重,重修後又恢復了旺盛香火。每年農歷6月24-26日還有廟會。
玉壘山:玉壘山位於二王廟東側,是個壹個城市深林公園,是包含在都江堰景區內。公園內山上古木參天,綠蔭如蓋,還有壹段明代古長城,本地人常到此晨練。遊玩都江堰後,可到此登頂上玉壘閣俯瞰都江堰,以及水利工程全景,特別美。
安瀾橋:二王廟前的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壹,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古老的安瀾索橋下,是滔滔江水,水量大的時候,浪花可以直接拍到腳面。盡管晃悠,但索橋兩側保護得很好,非常適合拍照。
寶瓶口:寶瓶口是進入都江堰景區的第壹個水利工程,用以嚴格控制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因從高處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俯瞰寶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龍觀頂層,可觀濤濤江水穿過寶瓶口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