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立春吃什麽好,推薦11種食物

立春吃什麽好,推薦11種食物

1、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壹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壹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2、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壹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搟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壹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制法:“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面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裏吃。

3、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壹種節慶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壹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4、蘿蔔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壹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誌·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為什麽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後,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雲:“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贊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蘿蔔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蔔的本來用意吧。

現在,吃春餅、春盤之俗已很少見,壹般吃餃子和面條,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在魯北和魯西壹帶,立春這天,母親會用彩色碎布頭縫制成“春公雞”、“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給孩子作為節日禮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沒有種牛痘的兒童,春公雞的嘴上還要叼壹串黃豆粒,幾歲叼幾粒,意為雞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立春吃什麽好

壹、蜂蜜。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壹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二、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壹,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天然“偉哥”之稱。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幹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三、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壹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筍均占壹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

立春如何註意飲食

適宜: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蔥

立春天氣往往乍暖還寒,這和人體正在生發的陽氣相悖,易形成肝火內郁,加之今年以《內經》五運六氣推算,水運不及,天氣比較幹燥,很容易發生上火、便秘、口幹、感冒發燒壹類的事情。飲食應以發散食物為主,如:韭菜、蒜苗、洋蔥、蘿蔔、芥菜、薺菜、豆芽、小蒜、韭黃、菜薹、香菜,意在祛散陰寒、散發五臟之氣,孫思邈在《食忌》中有“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避癧氣。”魚、肉之類,春節期間也無需刻意限制,隨遇就好,也是口福,但要多配些應季的蔬菜,以防上火,只是務必不要吃到撐。

少吃:海帶、海蜇、螃蟹、山楂、芡實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鹹酸(澀),如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等。性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要少吃或不吃。安養胃氣、勿冒冰凍。

忌吃:各種肝、生蔥、蓼子、蛙、蛇、甲魚、龜

《金匱要略》雲:“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遊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冬眠動物如蛙、蛇、龜、甲魚等)。《雲笈七簽》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壹於溫也。“禁吃熱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