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秫面餅裹小魚:秫面,就是高粱米磨成的面,把高粱面搟成面餅,然後放在煎餅鍋或大鐵鍋內用柴火慢慢烙熟。攤開餅,抹醬,撒芝麻,再放入新鮮的小蔥,春天的野菜苜蓿,炸得酥脆的小魚,將這壹切緊緊裹在壹起,放入口中,既酥脆又清新,這就是饒陽當地家喻戶曉的小吃——秫面餅裹小魚。
2、金絲雜面:金絲雜面是壹種河北饒陽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金絲雜面屬於綠豆面。綠豆、小麥、芝麻磨成細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適量的水和成面團。然後將面團搟成薄紙壹樣的大面片,略涼至不幹不濕,折不斷,卷不沾時,疊起切細絲。色黃透明,形如金絲,存放期長,耐煮不爛,清香爽口。
3、饒陽豆腐腦:饒陽豆腐腦是河北饒陽縣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壹百八十多年的歷史。饒陽豆腐腦用料達14種之多,有黃豆、饒陽黑醬、面粉、豬油、豬肉、茴香籽、大料、醋、雞、韭菜、桂皮等。作工精細,分浸豆磨漿、配制佐料、配制吊湯和鹵湯等。宜在春秋兩季食用。先將水豆腐盛入碗內,再放入面筋片、韭菜、香油,澆上配制好的鹵湯。
4、饒陽熏腸:饒陽熏腸,因為它的特殊熏制工藝,色、香、味別具壹格。其用肉要切成橫截面1厘米、長1-3厘米的肉條,澱粉糊要分為兩種,壹種是山藥澱粉,做成三分之壹的熟糊,壹種是玉米澱粉,做成三分之二的生糊,所用香料絕對保密,工序也絕不外傳,即使壹樣的配料,由外行和內行分別灌制出來後味道絕對高下立判。熏料打破了普通用糖熏的技術,采用松、柏木的鋸末,所以熏出來的肉腸具有松柏木的香味,並讓蒼蠅聞味、不發粘、外焦裏嫩、易保存。
5、大火燒夾驢肉:大火燒夾驢肉,顧名思義,主料即為面粉,副料為驢肉、驢油、大蔥等。制作時,每斤面粉大約摻水6兩,適量的鹽和成面團稍,搓條1兩4個的劑子在面板上擺齊,每個小劑用手按扁刷上油,由外向裏疊起來,折疊幾層,再拉住頭拉長,由壹頭向裏卷盤成螺絲轉圓形,再搟成茶碗口大小的扁圓形,然後用木制的印板打上簡單的圖案,鐺上稍淋點油,搟好的餅上先烙壹面,成淺黃色,翻個身刷點油再烙另壹面。在鍋烙熟後,再放進炭火爐裏烘烤,直到表面略顯焦黃為止。大火燒烙熟後,放在案上用刀揭開,趁熱往裏塞滿事先切成絲狀的熟驢肉,攤在餅上加入蔥絲由外。
6、吊爐燒餅:吊爐燒餅,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裏嫩,香酥可口,外型美觀。
7、爐糕:又稱折糕,是用小米面在壹個特制的爐糕鍋裏攤制而成的,有純米餅和夾餡餅兩種。這種農家小吃極具地方特色,主要流行於河北深州、武強、饒陽、安平壹帶。攤爐糕的過程先用幹凈的素布捆成壹把刷子,在油碗裏蘸少許的麻油,抹在微熱的鍋上,右手用長柄勺在大缸盆裏舀壹勺面糊,分別倒在鍋上,攤平。壹個爐糕就做成了。緊接著就是起鍋,把攤熟的圓圓的爐糕壹折疊,呈半圓形,即可。
8、蒸花糕:蒸花糕最主要的材料是白面和幹棗,幹棗不能選大的,金絲小棗最好,味甜,大小合適,太大的棗蒸出的花糕形狀不好看。花糕的“糕”與“高”同音,而且是壹層比壹層高。過年蒸花糕正是寓意著老百姓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步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