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的就是王米,兩稀壹幹,吃了二十多年,直到八二年以後,才退出了主食的地位,這得感謝偉大的鄧公。
在農村小時候吃過最難忘的食物是什麽?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燒毛豆。
那時生產隊裏割黃豆,歇歇時(中間休息)總會有人挑選出長的最好的黃豆放在路上,然後找些幹黃豆葉,把黃豆葉點著,頓時就能聽到劈裏啪啦響聲,等火慢慢熄滅,人們會找個木棍像用筷子壹樣在燒過的灰燼裏找那些燒熟的黃豆。黃豆經過大火的薰烤,拿幾粒吃到嘴裏,陣陣豆香瞬間縈繞在喉間。
人們吃著毛豆,香香的滋味並不能堵著人們的嗓子,互相開著玩笑,會趁對方不註意時把黑黑的柴灰抹到對方的臉上,等把毛豆吃完了,個個都變成了‘包公’了。
碰到的割黃豆下雨,如果下兩三天,我們會去地是揀黃豆粒。剛剛露頭的黃豆半天能揀壹大碗,回去用水淘凈,切幾個幹紅辣椒,
摘壹撮青花辣粒,壹炒,啊,太香了,那個香呀,拿現在的肉都不換。其實就是個黃豆粒,就有那麽好吃嗎?那只是個特定時期才會覺得好吃罷了。
這些不算 美食 的 美食 現在很難吃到了,不是說它很珍貴,主要是我們那裏現在不種黃豆了。
時常會從山上摔下,摔死,牧場工作人員,會把馬肉分給附近村民,那時壹年四季不見肉星子,所以村民會帶回家撒把鹽煮煮吃馬肉,馬肉絲子大,吃起來口感不好,微帶酸味,但大家還是吃的很香很香,多少年過去了,生活好過了,什麽鮮蝦,螃蟹,花甲,豬,羊,牛肉,應有盡有,但是所有味都比不上小時侯吃過的味,再也找不回童年吃過的味道。
本人小時候最難忘的食物是炒熟面,讓人難以忘懷,非常好吃。
哪時候70年本人6,7歲,記的生產隊給群眾每戶平分大燕麥100斤,我的奶奶將大燕麥全部鍋裏煮熟,然後等到陽光普照的壹天曬幹,記得在哪天曬大燕麥時,哪時候是農歷五月左右,正是生活困難的時候,小麥杏黃色澤,俗話說,壹黃二黃,餓的窮人的臉黃,然而將煮熟的燕麥扛在場裏曬,曬到中午兩點左右,忽然烏雲低壓,雷鳴電閃,大雨傾盆,給所有人來了個腳忙手亂,我家的見雨情況不大,總算拿回了家,還有壹部分是沒有搶過上天,叫大雨拿走,真是可憐。
後來我奶奶在水石磨磨細,去皮楂,留細面,再配甜菜根切細片曬幹磨細,雙方混合,食為炒面,食味甜美,早晚食用,難以忘懷。
說起小時候吃過難忘的食物,首先印在腦子裏的就是那會的壹些野果,每當放學後都是約上三五個小夥伴遍地遍山的尋找,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地石榴(地瓜):地石榴壹般在每年的夏天成熟,農村的諺語說法是“九月九地瓜熟”,地石榴分為兩種(公、母),公地石榴壹般裏面會有小螞蟻或者小昆蟲不能食用,母地石榴會成熟變軟就可以吃了,甜的口感很特別。
2、泡類(黃泡、黑泡、白泡):壹般黃泡、白泡長到山上,特別是荒地種較多;黑泡則大多生長在田間地埂,白泡我們壹般在端午前兩周成熟的比較多,在端午後兩周成熟的則容易生蟲。
黃泡
黑泡
白泡
3、烏飯果:烏飯果其實有點類似於藍莓,只是相比藍莓小的很多,而且不是每年都會掛果,在農村人們常說烏飯果比較結的年份壹般莊稼收成不好,也就是年市不好。
4、栽秧果:栽秧果壹般果子顏色有紅色和黃色兩種比較常見,果子形狀有點像是刺梨。
在農村,70年代,80年代,那時候特別窮,加上我身事特殊,跟著爺爺住在山上風吹雨淋,更是沒有米飯吃,肉更是沒吃過也見過,唯壹吃過的肉就是這個,
小時候吃過最難忘的食物是爺爺給我吃的田鼠。我小時候和爺爺住在山上,那時候家裏很窮,平時大多都是吃野菜,幾乎沒吃過肉,常常都是有壹頓沒壹頓的,導致我從小都是體弱多病。有壹次,爺爺抓了壹只田鼠回來做給我吃,那是我第壹次吃肉。爺爺騙我說這是雞肉,田鼠肉和雞肉壹樣是白色的,因為田鼠是吃植物的,平時主要是吃番薯和甘蔗,所以田鼠肉鮮嫩可口,非常美味,比雞肉還好吃,這是我吃過最美味的食物,至今難忘。
我在農村半輩子了,農村的生活過習慣了, 吃過的食物很多種,那種也不曾忘記。要說最難忘的食物是什麽,可能就選擇槐樹芽拌炒面的了。槐芽拌炒面,就是用國槐樹兩種壹種叫黑槐壹種叫黃槐,黑槐樹芽不好 吃,把黃槐樹剛長出來的樹芽用開水炸過就可吃,有的人 吃了皮膚浮腫。槐樹芽拌炒面,什麽是炒面?就是用 成熟的柿子與谷糠和在壹起曬幹炕焦磨成的面。
做好的槐芽與炒面拌壹下, 吃的可美了,是我壹生最難忘的食物。那是在六三年,困難時期,現在是很難吃得到的了。
七十年代初,流行吃憶苦思甜飯,憶苦飯我們幾乎天天吃,沒啥影像,惟獨那頓思甜飯,我永遠忘不了,那個黑黑的饅頭太好吃了,壹不留神就沒了。如今天天吃饅頭,而且又白又嫩,總吃不出那個饅頭的滋味!
看到這個提問我便想起了我小叔小時候發生的壹件讓村裏人恥笑的事。
小叔小的時候也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農村人的生活還相當貧窮,能吃上豬肉那就是相當奢侈的改善生活了,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親朋好友家有喜事了。我們那個地方每逢娶妻嫁女,酒宴上最後壹道菜就是壹碗扣肉,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這道菜了。
有壹年,家裏的壹個親戚結婚,奶奶領著小叔去了,坐席吃飯的時候,小孩子們單獨壹桌,小叔坐的那桌唯獨小叔個子矮,每逢上壹道菜,其他孩子就站起來,瘋搶起來,那個時候,婚宴上大多是十個菜,最後壹個是扣肉也就是孩子們最盼望最能解饞的壹道菜,但那時由於貧窮,這道菜大多是每盤不到十塊肉放在上面,底下用豆腐塊墊著,坐席的人平均就是每人壹塊肉。最後這道菜端上來後,孩子們蜂擁而上壹陣瘋搶,小叔壹塊也沒搶到,竟坐在那裏嗚嗚大哭起來嘴裏委屈的說道:“我的那塊肉被別人搶去了”。
這件事壹時在我們村被傳為笑談,可這道扣肉卻是我們農村孩子最喜歡最難忘最解饞的壹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