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天下“西江”采風情散文欣賞

天下“西江”采風情散文欣賞

位於中國貴州省東部、崇山峻嶺苗疆腹地中的“西江千戶苗寨”, 是壹個充滿神奇、令人向往的——地方。

馬年早春二月,壹個天氣晴朗的早晨,我陪同幾位來自遠方的作家朋友壹起,慕名駕車從美麗黔東南首府凱裏市出發,沿著寬闊的金山大道、途經風光無限的朗西公路,前往全世界最大的“西江千戶苗寨”采風。

 真是百聞不如壹見啊!

 僅半個小時車程之後,令人興奮、喜悅和大開眼界的壹幕,瞬間躍入眼簾近在咫尺:在頗具民族建築風格的“西江千戶苗寨”龐大寨門前,由數百名身著民族服飾的苗家男女組成的迎賓隊伍,按照苗族最高禮儀、聲勢浩大地夾道擺設了十二道“攔門酒”。而每道“關卡”都有兩位著裝精美、年輕漂亮、熱情好客的苗家姑娘持杯“把關”敬酒。在盛情難卻之下,我們興高采烈地“品嘗”了壹杯又壹杯苗家專門釀制的“香甜米酒”後, 才算“過關”得以進入寨子裏。

 苗寨面積和範圍很大。

 據此,我們為了真正能夠探究苗寨神秘古風、以及深奧的民族文化內涵精髓所在,決定入境問俗、先行參觀“西江民族博物館”。在這裏,我們不但瞻仰了苗族祖先“九黎蚩尤”的塑像,還從中大致了解到“苗族先民”的歷史變遷。知道了——苗族是壹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充滿人類智慧結晶、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民族。並初步懂得了這裏的壹些基本禮儀及風土人情事故。

 離開“西江民族博物館”後。

 按照“景區示意圖”指引,我們就近來到苗寨“大型蘆笙場”,實地尋訪苗族多元文化的絢麗風采。有壹塊大約能夠容納上千人、用青石鋪墊和無數大小鵝卵石拼花鑲邊,構成“復雜藝術圖案”的寬闊場地呈現於眼前。場地的中央十分顯眼地聳立著壹棵刻有“苗族圖騰象征”的粗圓木柱。蘆笙場四周,圍建著壹圈民族特色鮮明的庭閣、風雨長廊。其中,掛滿各式包羅萬象、七彩斑斕的民族服飾。許多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遊客,正在挑選自己喜歡的民族服裝,穿在身上攝影留念。凸顯出太平盛世市場經濟活躍的繁榮景象。

 中午時分,隨著壹陣陣“驚呼聲”,但見幾位身穿黑色土布長衫的苗族寨老,手捧“高排蘆笙”、架起壹面“銅鼓”,立即吹奏敲打開來。頓時,使現場氣氛變得十分活躍。轉瞬間,蘆笙、莽筒齊奏,伴著銅鼓聲聲。同時,另有無數身著苗族盛裝、頭戴銀角銀花、滿身銀佩叮當的苗族男女老少,相繼湧入場內,配合踩著節拍明快的鼓點,縱情地跳起了豐富多彩的苗族蘆笙、銅鼓舞。

 高潮叠起之時。

 突然,人群中冒出十多個含笑春風、如花似玉、舉止大方雅觀的苗族姑娘,端起“牛角酒”、唱著激情響亮的“敬酒歌”向我們熱情敬酒。禮畢,便開心地邀請我們加入到跳舞的行列。

 當我們於又壹次“品嘗”苗家“香甜米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地匯入“歌舞海洋”的時候,恰巧,適逢壹縷耀眼、和昫的陽光從苗寨上空直射下來,照得大家的心裏暖融融。呵,如此好客的地方,這般親切的風俗,還有那爽朗的天氣……無不使人不知不覺地已經完全陶醉其中。難得這般激發興趣的氛圍,大家誰都不願閑住手腳、紛紛參與互動聯歡。霎那間:主賓***舞,盡情歡暢。更振奮精神的是——雄渾的蘆笙、鼓樂,激揚的歡聲、笑語,交織在壹起,響成壹片,回蕩苗寨,場面恢宏壯觀!而苗族這種“固有濃郁民族風情品味”的招待客人方式,使我們深受感動!並徹徹底底地將身處異地他鄉的“陌生感覺”蕩然無存。

 入鄉隨俗,我們越發情不自禁、痛痛快快、更加瘋狂地放開手腳跟著鼓點起舞。雖然自感笨拙不堪,卻也享受樂趣無窮。甚至覺得是完全沈浸於壹塊“消除人類疲憊心靈”的“凈土”和進入了——人類生活返璞歸真的最後棲息家園。

 尤其是在眼前這種賓至如歸、不分彼此、情景交融的.特殊和諧氛圍裏,大家個個笑逐顏開,似乎絲毫沒有“客人”和“主人”之分,有的只是“民族大團結”的無限親情。既充滿友誼,又富有愛意。

 在痛快感受完“蘆笙場”的歡樂氣氛之後,我們又赴千年古街攬勝。

 這裏的街道,同蘆笙場壹樣,是用青石和鵝卵石拼成的地面。地上“復雜藝術圖案”富含“象征性”具有千年古韻與歷史傳說。街道兩旁的所有房屋全是“木質結構”,臨街家家戶戶都開設有商鋪店面,且大都經營著各種苗族民間工藝美術制品。這裏,顧客臨門,熙熙攘攘,從而使得家家生意興隆戶戶交易火爆。

 中午時分。

 我們很幸運地欣然應邀參加了馳名中外的“苗族萬人長桌宴”活動。這種幕天席地、極其罕見的聚餐方式,是由苗寨各家各戶提供桌櫈、同時並攏沿街壹字排列,擺成長達數百乃至近千米的宴席。桌上堆積的食品琳瑯滿目、大部分都是具有“苗族飲食文化特色”的酸湯魚、鼓藏肉、白切雞、山野菜等“無公害綠色食品”烹調制作的“美味佳肴”誘人饞涎欲滴。席間,“敬酒歌”唱個不停,陪客勸菜聲吆喝不斷,凡是在場者,人人享用美食,個個飽餐壹頓。在長達將近三個小時的聚餐過程中,整條古街始終人潮湧動,壹波又壹波接踵而來,人數非常之多。再加上有中央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將此次活動推到了高峰。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體會了“苗族萬人長桌宴”的豐盛,我們輾轉來到古街附近,沿江散步,遊覽欣賞別具壹格的人類文明與大自然合成的絕佳景觀風貌。

 放眼望去——只見數座“苗族風雨橋”橫跨江邊兩岸。細看橋的結構,讓人競意外地發現:采用苗族獨特“建築技術”施工建設完成的“苗族風雨橋”工程,完全不用“壹釘壹鉚”。而其最大特點還體現於:數百根木質“立柱“與“橫梁”之間,不但環環緊扣、錯蹤復雜、匿影藏形、撲朔迷離、巧奪天工、別具匠心、十分牢固,而且外型雕飾的圖案既精致簡潔美觀,又“工藝”出神入化美妙絕倫。確實,應該說是世上絕無僅有、甚至還可以稱之為“全球建築領域”史上壹枝獨秀的——奇葩瑰寶。

 站在橋上,順著江中潺潺流水向遠處看去:壹線風景,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滔滔江水清澈見底,泛起波光粼粼,江中沙石、遊魚可見;江岸邊,綠柳成陰,竹影搖青,各色小花點綴應襯——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紛的像霞、白的像雪……壹支支、壹簇簇,姹紫嫣紅、勃勃生機、氣韻生動,布滿所能看到的地方。更美妙、清幽、雅致宜人的是——拂面微風吹來,郁郁馨香襲入肺腑。偶爾間,幾只小鳥飛來飛去戲水狂歡,絲絲鳴唱悠揚婉轉、悅耳動聽,讓人沈醉迷離,心曠神怡。仿佛似在蓬萊仙境、世外桃源壹般。

 遊興正濃。

 我們幹脆去“演藝場”欣賞專業團隊的經典“苗族歌舞”展示表演。

 這裏,極具“藝術感染力”和“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演出節目及主要內容是:壹曲震撼人心、蕩氣回腸的“苗族古歌”詮釋了本民族的起源、遷徙、發展歷程;壹張在野外隨時隨地都可以任意采摘使用的“木葉”奏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妙樂章;壹支節奏奔放明快、多姿多彩的“苗族舞蹈”綻放著本民族的豪邁情懷和精神氣節;壹首天籟之音般的“苗族飛歌”劃破長空、余音繞梁唱響了本民族的心聲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及未來“中國夢”的憧憬……

 精彩紛呈,好戲連臺。

 獲悉,我們又饒有興趣地、跟隨趨之若鶩的人群,匆忙趕往“鬥牛場”,領略“早己心向往之”的苗族傳統“鬥牛”習俗。 “人未到場先聞其聲”——忽然,我們被壹浪高過壹浪的狂歡、呼吼聲吸引住了。到達現場時,所目睹的真實狀況是:很大壹塊場地人山人海、不計其數,擁擠不堪,卻顯得熱鬧非常最具人氣。這邊,兩頭彪肥強壯的大“水牯牛”瞪著血紅的雙眼、昂著高高的頭角互相“敵視”著,很快就在牛主人的“示意”下,如離鉉之箭、全力以赴地朝著對方拼命猛撞過去。突然間,聞聽“轟”的壹聲巨響,直震得地動山搖、天崩地裂;那邊,兩頭力大無窮、兇悍異常的“大水牯牛”,奮力掙脫牛主人用勁攥緊的繩索、十分好鬥地碰撞“開戰”交鋒。頭對頭、角對角,頑強“較量”,拚命地“打鬥”得天昏地暗。盡管,久戰後導致雙方身體都多處“受傷掛彩”。然而,卻都互不相讓!就算有“勸架”的幾十個苗族健壯漢子分別用力“拉腳”弄得場面混亂、塵土飛揚也難以將其分扯拉開。可見,各自都大有將對方“置於死地”之勢。再加上現場觀眾加油、加油……震耳欲聾的“喝彩聲”氣沖霄漢,響徹天宇,確實扣人心弦、令人驚心動魄、望而生畏,倍感特別精彩、刺激和過癮。

 興致很高,還不滿足。

 我們再臨“鬥鳥場”觀看:壹只只“鳥籠”星星點點布滿草地、掛滿樹枝。“隔絲賽”、“滾籠賽”格外精彩,鳥趣橫生!

 雖然 “鬥鳥場”的精彩賽事仍在激烈進行當中,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們卻再也擋不住“捕魚比賽”的巨大“誘惑”!

 當我們轉往田間地頭後,“捕魚”比賽同樣精彩紛呈。賽事剛宣布開始:男女選手,個個手拿“魚罩”,左右開弓,爭搶“捕魚”,欲拔頭彩。嘈雜的歡聲笑語,充滿“群眾娛樂”喜慶,無論是參賽選手或廣大觀眾都幾乎達到了全身心投入的——忘我境界。

 回頭深入寨上“農家樂”,到處都變成了載歌載舞的歡樂世界。

 英俊瀟灑的苗族小夥吹響了動聽的蘆笙曲,漂亮迷人的苗家姑娘亮開了甜潤的嗓子,深情厚意地邀請客人壹道“圈”成壹個個“圓形”,且歌亦舞,婀娜多姿。壹會兒是“討花帶舞”,壹會是“板凳舞”;壹會兒是“飛歌”,壹會兒是“酒歌”…… 大家如醉如癡、神魂顛倒,越舞越熱烈、愈歌愈歡欣。

 遊方(戀愛)場上,卻是另外壹種甜蜜、動情、令人心醉的意境。

 苗族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柔情蜜意,蔽開心扉,彼此對歌,妳來我往,互訴情懷,那情形:纏綿相戀、卿卿我我,情真意切,仿佛忘了時空、不顧壹切

 臨近黃昏。

 我們通過壹座“風雨橋”,不遐思索地從河對面壹鼓作氣拾階而上,到達——觀景臺。

 站在高處遠眺:整個“西江千戶苗寨” 面貌壹覽無余。雲蒸霞蔚之間,壹棟棟依山而建、造型獨特、鱗次櫛比的苗家吊腳木樓,參差錯落於青山綠水間,農家屋頂上升起裊裊炊煙;層層梯田從寨腳壹直延伸至山腰,壹群群鴨子在田水中盡情嬉戲,發出“嘎、嘎、嘎”的歡叫聲;壹條清潔透亮的江水蜿蜒穿寨浮緩流過,河岸邊幾架不停轉動的“水車”吟唱著古老的歌謠……壹派“自然與人類”交織的田園風光。真是山水輝映、天地合壹,渾然壹體,如詩如畫。觀之,令人贊不絕口。不禁產生——無限遐想!

 傍晚,“西江千戶苗寨”的夜景美極了!

 全寨燈火輝煌,廖若晨星,璀璨奪目,美不勝收。擡頭仰望,數百戶苗族人家,鑲嵌、覆蓋於對面,傲然屹立、形同壹對“牛角”的陡峭山坡上。其中“苗王宅”在壹組“特效燈光”的裝飾作用下,金光燦燦、十分“搶眼”,似如“人間天堂”壹般;再低頭俯瞰,數座“風雨橋”彩燈閃爍、倒映於江水中,時隱時現,迷影生成十分夢幻。縱觀整個苗寨——美輪美奐、富有神韻、令人產生不盡遐想!

 尤其是置身於這個靜謐而又遠離城市喧囂的環保佳境、天然氧吧呼吸新鮮空氣、聆聽晩風輕吟、感受蛙叫蟬鳴 ……不但使人出塵脫俗、飄飄欲仙,心靈得以寧靜,而且全身輕松愜意無比。叫人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

 淩晨時分,當我們依依難舍地離開 “西江千戶苗寨”後,壹行人都倍感遊興未盡。在遺憾萬分的同時,背負思緒萬千、失落得無法趨於正常和平靜。

 光陰荏苒。

 如今,暮然回首:頓時覺得今生與“西江千戶苗寨” 之間存在著壹種不解之緣。而靈魂深處那種眷念得實在“難以釋懷”的微妙“情結”,始終依然讓人對“西江千戶苗寨” 的 “大美”感到驚訝!並終生魂牽夢繞。而曾經在那裏度過的短暫“快樂時光”仍舊愰如昨日重現、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甚至永遠都會融入大腦、留在心間、回味無窮。

 “西江千戶苗寨”——太美了!

 這裏,之所以被命名為國家級“露天民族博物館”,足見其蘊藏著博大精深的“民族魂”!無論其歷史沈積、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農耕文化和現代文明都舉世無雙、可謂“獨壹無二”堪稱世界壹流。尤其是在這塊鐘靈毓秀、人傑地靈的沃土:銀匠銀上鑿“藍圖”、繡手布上刺“錦繡”、木工技能賽“魯班”、歌舞“享譽”海內外、米酒“醇香”醉世人……

 這裏,更是壹部值得用心“品讀”的——厚重長篇史詩。

 這裏,有“千種風情”、“萬般神奇”到處皆芳華。

 我尋思、感悟:既然外國朋友尚且能夠贊譽“西江千戶苗寨” 不愧為“東方民間藝術宮殿”;那麽,我作為中國公民為何不能信奉“西江千戶苗寨”是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呢?!

 如今,“西江千戶苗寨”早就己經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旅遊——目的地。

 “西江千戶苗寨” 屬於——世界——美稱——天下西江。

 說“西江千戶苗寨” ——大美—— 引人入勝——令人嘆為觀止——決不是名不副實的空穴來風。

 我國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到訪“西江千戶苗寨”後,經反復研究、思考,最終深有感觸、意味深長地用壹句話對“西江千戶苗寨”予以高度評價——用美麗回答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