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樸實
海明威有著出色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常以最簡單的詞匯表達最復雜的內容,用基本詞匯、簡短句式等表達具體含義,用名詞、動詞來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絲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2、直觀
文學藝術要表現情感,但情感卻是依靠事物的外觀透視出來的,越是對事物外觀的直接描摹,越能產生強烈的視覺真實性,越能拉近讀者與作家的距離。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視覺化語言,將視覺、嗅覺、聽覺等感官印象付諸語言,寫出了事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現宇宙與生命。
3、含蓄情感
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藝術風格,他強調寫作的客觀性與主題思想的隱晦含蓄,反對作者直接出場對人物進行評說與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達無盡的內涵,因而,他的小說在外觀不動聲色,但內在情感卻是豐厚熾熱。
4、對話
從敘事的方式來看,海明威的小說的對話是“展示”,而不是“講述”。它是屬於柏拉圖所區分的“完美模仿”的壹種,而不是“純敘事”的那種,它想造成壹種程度不同的“模仿錯覺”,就是“詩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說話”,而是某壹個人物在說話的假象。兩者相比,“純敘事”的敘述和事件的距離較大,不如“純模仿”直接。
5、男女關系
從男女關系的主題去分析海明威,不難看出,盡管熱衷於描寫男人的野性與英勇,海明威卻間接表現了他對女人的恐懼與憎恨。他的“準則英雄(code heroes)”都在孤軍奮戰,即使與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終還是要分離。強烈的命運感和死亡意識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普遍體現。
擴展資料:
海明威的主要經歷:
歐內斯特·海明威出生於奧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禮儀式。海明威的童年時光大多在瓦隆湖的農舍中度過,小時候喜歡讀圖畫書和動物漫畫,聽各類型的故事。喜歡模仿不同的人物,對縫紉等家事亦很感興趣。
1913年到1917年間,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學業、體育上成績優越,在英語方面天賦突出。在初中時,為兩個文學報社撰寫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寫作經驗。升上高中後,他更成為了學報的編輯。有時他會使用“Ring Lardner Jr.”這筆名寫作,以紀念他心目中的文學英雄拉德納(Ring Lardner)。
1918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顧父親的反對的海明威,辭掉了記者壹職,並嘗試加入美國軍事以觀察第壹次世界大戰的戰鬥情況。海明威由於視力缺陷導致體檢不及格,只被調到紅十字會救傷隊擔任救護車司機。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明威立即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員亞歷山大·瓦西裏耶夫獲準進入蘇聯情報機關檔案館。結果他驚訝地發現,海明威竟然曾於1941年被招募為克格勃間諜,代號:阿爾戈。
百度百科-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