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崔璀美食記

崔璀美食記

天空中有壹輪萬裏明

快樂的事情對人的心臟有好處

從壹月到中秋節特別明亮。在這金秋時節,桂花飄香又豐收,壹年壹度的中秋節也就此迎來。天上有圓月,人間萬裏明。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壹個闔家團圓、邀酒賞月的喜慶節日。

“中秋節”壹詞源於中國的壹種古老歷法李周。壹年分為四季。在秋天的第二個月,它被稱為“中秋節”,它被稱為“中秋節”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是中間。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慣,將月亮尊為神,設香案燒香祭拜。中秋之夜的“嫦娥奔月”不僅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也為中秋之夜點綴了浪漫、溫馨和魅力。

中秋節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周邊國家也很流行。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它被稱為“八月節”和“八月半”,因為它在8月15日;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圍繞“月亮”進行的,所以它也被俗稱為“月亮節”和“月亮之夜”。中秋節的滿月象征著團圓,因此也被稱為“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也被稱為“校正月亮”。“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記》說:“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人們送月餅以表團圓”。

相傳古代齊國有壹位女子其貌不揚,卻從小養成了崇拜月神的習慣,也在無形中培養了良好的品德。因此,她被選入宮中,但不幸的是她並不受寵,但她仍然壹如既往地崇拜月神。某年八月十五日晚,皇帝心血來潮前來觀月,與她不期而遇。他覺得她美麗出眾,他感動地愛上了她。三千人聚集在壹起,擁立她為皇後。也許,它就是傳說中的中秋節的由來。根據歷史記載,古代皇帝的祭月節是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壹天恰好在三秋的中部,因此被命名為中秋節。

同時,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古詩中有“節中兩思親,每次思念壹人”之類的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加期待團圓。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單位的特點,而中秋節正是這壹特點的集中體現。中國歷代以農業立國,中秋節正好是春秋季節,農業豐收。因此,農村有獻“芋頭饢”的習俗,即中秋節吃紅薯和芋頭。這兩種塊根作物又大又圓,象征著豐收和飽滿。關於中秋節起源的另壹種解釋是,農歷八月十五恰好是水稻成熟的時刻,所有家庭都要祭拜土地神。中秋節也是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節日。除了過年,中秋節也意味著團圓。親朋好友贈送月餅並食用以獲得團圓的含義,象征著圓滿和團圓的含義。

樂聲千月聽,餌餅百年香。至於月餅的起源,總是眾說紛紜。迄今為止,在中國各地有許多“拜月祭壇”。蘇東坡在壹首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有酥有餡。”清代楊光復寫道:“月餅的餡是桃肉,而冰淇淋是糖做的。”

據傳說,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壹個中秋節晚上,唐朝皇帝李隆基正在宮中賞月。身旁的道士羅公變戲法似的把手杖拋向天空,變成壹座長橋,邀請玄宗和他壹起遊覽月宮。當他們走過長橋時,壹座宮殿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書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宅”。看宮中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在宮中,嫦娥命令宮女們手持美味的仙女蛋糕供客人品嘗,並觀看了神仙表演的歌舞。就是說有“霓裳舞,明堂照,玉女唱不夜歌。”、“明月丹霞上下,狂歌舞圓。”聲明。當他回到地球時,唐明皇命令人們根據他們在月宮的所見所聞逐壹復制它們。此後,唐高祖武德時期出現了“七彩羽毛”和滿月形狀的“月餅”,從而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至此,中秋節成為了壹個固定的節日。

吃月餅、賞月更有趣、更詩意、更溫馨。雖然她是中國新年的第二名,但她實際上比中國新年更好。妳想念壹家人,老老少少,吃月餅,喝酒,聊天,談論家常,欣賞圓圓的月亮,看到家人團團圓圓。這難道不是人生壹大幸事嗎?看著掛在遠處天空的滿月,銀白色的光照射在庭院裏,散射出明亮的白光,就像父母眼中的善良和慈愛的光,照耀著每家每戶。當然,除了月餅,各種時令鮮果和幹果也是中秋節的美味食品。

“門前有壹條小河,挑水方便多了。”如今,中秋節已被定為法定假日。遠方的遊子和親人可以利用現代文明交通工具穿越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時空。不像蘇東波在中秋之夜緬懷弟子的痛苦,他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向天空要酒。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紅與綠,每年不分晝夜。暮光之城,每分每秒。”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中秋節情有獨鐘,盡情抒發情感,留下了許多詠懷中秋的詩篇,真是數不勝數!例如,“大海升起,月亮升起,照亮了整個天堂”,“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三個人壹起喝酒”和“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們也借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去,原來是月色。又沈入水中,忽然想起了故鄉”等詩句,“他知道今夜的露珠將是霜,故鄉的月色是多麽明亮啊!”杜甫的《春風綠江南岸》和宋代王安石的《明月幾時照我身》都是永恒的。

大海升起,月亮升起,照亮了整個天堂。中國人壹直認為團圓是珍貴的,滿月的人是有緣的,他們聚集在這壹刻。“家裏的月光多明亮啊!,人是故鄉的親人。”年年中秋,年年中秋,又逢今朝中秋。人生易老,中秋無終。壹顆純凈的心思念家鄉,壹顆漂泊的心守望滿月。在世界各地流浪,獨自壹人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看著白色的月亮,我感覺像潮水壹樣,記得我的心情。是啊,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誰不想家呢?誰不想念自己的親人呢?家鄉,壹個聽了讓人倍感溫暖的詞。家鄉的月亮特別亮,家鄉的水特別甜,家鄉的人特別親。

有人說:“古人不見此月,但此月曾照古人。”古人沒有今天看到月亮的樂趣,他們當然不知道今天的人們做了什麽。但是,我們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耀著古人,我們可以從今天的月亮中看到古人為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今天的月亮照亮了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我們看著曾經照亮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我們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多少年後;當我們成為古人時,當我們的後代也在那時的月球上看到我們時,我們是否也能讓我們的後代為我們感到驕傲?我們為他們做了什麽?

月亮,現在在海上變得很圓,世界是壹樣的。最重要的是蟾酥並不高貴;平分給彭穎。今晚,讓我們和月亮壹起歡樂,壹起喝酒,慶祝這壹刻;今晚,每個人都與月亮共舞,擁抱離別的痛苦,歡聚壹堂共度團圓之夜;今晚,每個人都與月亮共眠,沐浴在親情中,享受天倫之樂。這不就是天涯壹家人,壹起享受天倫之樂嗎?明月之下,在闔家團圓、品嘗月餅、聆聽傳說的時刻,我們感受到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油然而生的是壹種幸福感和自豪感。我們為中華五千年的輝煌而驕傲,為這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自豪。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情歡聚壹堂,慶祝豐收的果實,分享成功的喜悅,祝願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找點閑暇找點時間,並經常帶孩子們回家看看。帶上微笑和祝福,陪愛人常回家。媽媽準備了壹些嘮叨,爸爸安排了壹頓豐盛的飯菜。和妳母親談談生活的煩惱,和妳父親談談工作……”是啊,金風微涼,彩雲飛舞,月餅芬芳,瓊漿玉液,賞月皓月,杯盞相碰,感情滿滿,節日紅火,團圓順利,祝福流淌,幸福升騰。

花好月圓,月亮圓,心情也圓。舉國歡慶,慶祝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慶祝繁榮昌盛!詩人蘇東坡在中秋之夜寫下了如此美妙的文字,他仍然在每個中秋之夜想象人間仙境是什麽樣的。中秋節,秋高氣爽,明月當空。讓我們與月亮共舞。願所有的人,花好月圓人更圓;共度良宵,今夜不睡,慶祝中秋,賞月團圓,年年今日...

祝願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作者:陳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