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安,主食愛好者的天堂

西安,主食愛好者的天堂

西安壹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城市,除了 歷史 文化和名勝古跡,最令我癡心的自然就是 美食 了。

西安並不是以菜系聞名的城市,但她的小吃,在我眼裏尤其惹人。有人說,如果壹座城市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形不成自己的小吃文化的,其實換個角度說亦是如此,壹座城市的小吃文化,更能加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和諸多城市壹樣,西安著名的小吃也大多紮推於回族聚集區,俗稱回民街(回坊)。但西安的回民街更加龐大,她並不是壹條簡單的街道,而是壹整片區域。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壹,回民街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單是壹條街道,若挨個吃下來的話,壹日三餐包妳肚歪兒而歸,而且全都是貨真價實的碳水,絕對是主食愛好者的天堂。

去西安之前,特意做了壹些功課,但還未出機場,來接機的本地 美食 大咖哥們兒妖哥就把我的攻略揉碎丟進了垃圾桶,說,妳上面寫的那些地方,我們本地人是基本不去的,就如同妳們北京人,會去王府井小吃街嗎?

“灑金橋”是妖哥首推的覓食之地,全長大約800米,之所以得名,據說唐玄宗真的在這灑過金子。相對於鼓樓邊上的“北院門”那條街,這裏幾乎沒什麽遊客,都是本地人,但我們起了大早來到這,已經是人頭攢動,很多店鋪都開始排隊了。

小炒泡饃、酸湯水餃、臘牛肉夾饃、蛋菜夾饃、水盆牛羊肉、肉丸糊辣湯、誌亮蒸餃、八寶稀飯、柿子餅、蜜棗甑糕、褲帶面……妖哥大致羅列了壹下我們接下來要完成的吃喝任務,未及他說完,我已是白眼上翻了,這要是壹路都吃將下來,有人給算“工傷”麽?

其實在這些吃食當中,讓我最垂涎的,也非牛羊肉泡饃和酸湯水餃莫屬了。

在大多數人眼中,與西安關聯最緊密的 美食 壹定是牛羊肉泡饃。吃過“灑金橋”把口這家劉信牛羊肉小炒泡饃之後,我頓感以前吃的都是假泡饃。

泡饃用的是“坨坨饃”這我還是知道的,饃的掰法講究這咱也早有耳聞,但根本就沒人告訴過我泡饃的傳統做法居然有單走、幹拔、口湯和水圍城四種之多。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壹碗鮮湯,也有個說法叫:各式各味;“幹拔”也有叫“幹泡”的,饃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口湯”呢就是吃完泡饃後,只剩壹口湯;而“水圍城”比較好理解,寬湯,像大水圍城。所以之前在陜西境外我吃過的都是“水圍城”,關鍵是咱真不知道還有另外三種啊,而且還都是刀切或機器加工的饃,哪有閑情自己掰啊,根本就沒那個氛圍。

在這,您掰完饃,把壹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就明白了,這是要“幹拔”。吃“口湯”和“水圍城”無需筷子示意,因為掰饃的大小是和煮法統壹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您掰的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坨坨饃”壹個二兩,據說是九份死面,壹份發面揉在壹起烙制而成。有人說看您掰的饃便知您是否是行家,“蜜蜂頭”大小即是標準。其實不然,饃掰的大小是和煮法統壹的,幹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是最佳。

掰好饃,給夥計端給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輔以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高級壹點(所謂優質)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幹等,再端上桌來,看著紅褐色的牛羊肉,翠綠的蒜苗、香蔥白、黃色的金針菜、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和剛才親手掰碎的饃融合在濃郁的壹口湯裏,飄香四溢,那感覺,即便剛吃飽也立覺三分餓了。

吃泡饃也有講究,先拿勺把辣子鋪在中間,這要擱以前肯定是拿筷子拌勻了再吃,到這才知道正宗的吃法是辣子不能攪動,講究用筷子蘸點辣子過到碗邊“劃拉”著吃,如此不僅能保持湯的清爽(若有湯的話,),更能讓這碗饃的鮮熱之氣跑不散。最後千萬別忘了糖蒜,如老北京吃涮羊肉相仿,解膩、開胃,爽脆過癮。

至於小炒泡饃,應該是牛羊肉泡饃的壹個變種或分支,後者重在於“泡”(煮),而小炒自然是“炒”字當頭。在配料上二者差別不大,但小炒會加壹些青菜,有的也會放雞蛋,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小炒用的是切成小塊的牛羊肉,加油潑辣子和醋壹起炒制,非清湯呈現。味道嘛,既有泡饃的濃郁厚重,又平添了幾多酸辣滋味。

聽妖哥說,他見過有人在這壹次吃下過九個饃,不知道那些所謂的“大胃王”來了能吃下幾個,反正我壹個饃下肚就已有飽腹感了。但壹般來說兩個饃是標配,點壹個饃老板也根本不會搭理妳,老板哪知道我們還有壹整條街要吃啊。幸好有妖哥的面子,老板居然同意了只點壹個饃的訴求。

抹嘴離席,立馬前往壹墻之隔的回坊馬二餃子館。這家餃子館已經經營了30多年,他的最牛X之處是,30余年來只賣壹種餡兒——牛肉韭黃,而且天天爆滿,開門即排隊。

煮餃子的大鍋就支在餐廳大門口,鍋的大小如同食堂炒大鍋飯那種,壹次煮百余個餃子不是問題,這季節,鍋開,餃子下鍋,熱氣騰騰,光是看著白胖胖的餃子在鍋中翻滾,就足以令人心生愉悅了。

餃子分幹、湯兩種,幹的就是我們壹般吃的餃子形態,而湯的則是輔以酸湯。與我們吃餃子蘸醋不同的是,這的幹餃子的蘸料是自家秘制的,除了醋和辣椒之外還有芝麻,餃子先輕咬壹口,露出飽滿的餡料後,讓其沈入蘸料中,再次提起送入口中,我去,那滋味可真不是壹般水餃能比擬的。

基於肚子的感受,幹餃子淺嘗壹枚之後我的所有期待都集中在了酸湯餃子上,其實去他家的食客吃的最多的也都是酸湯。

湯底也是秘制的,秘訣完全在於辣椒,餃子沈浸在油潑辣子的紅潤焦香中,學著本地人先喝了壹口酸湯,並沒有看著的那般辣,加之有香菜、蔥花、芝麻、香醋相輔調和而成的壹口酸湯下肚,瞬間醒神,酸湯裏的醋並不那麽刺激,是那種綿酸感,輕柔有佳,頓感食欲大振,此時餃子已經來不及壹口破皮,兩口嘗餡兒了,而是整枚吞下,實在是滿口香,絲毫沒有膻腥味,只幾分鐘壹碗酸湯餃子不覺間就見了底,渾身舒暢,額頭已經冒汗了。我感覺,就算天氣再冷,有這麽壹碗酸湯水餃,那也真是愛誰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