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桃罐頭
在黃桃罐頭出現之前,大部分孩子對黃桃的記憶大概就是生日蛋糕上的那兩個黃。每次切蛋糕,我都暗暗希望把黃桃放到我的盤子裏。
豆豉鰣魚罐頭
是南方臺風天孩子們的福音,從出生到死亡都會有人陪伴。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離開香港後出國留學。即使吃過各種山珍海味,他還是忘不了和豆豉鰣魚壹起吃的滋味。他在文章中寫道:
天寒地凍,餓的時候,絕對沒有什麽比這種小罐頭更奇妙更滿足的了?盤
午餐肉罐頭
無論是熱氣騰騰的火鍋,方便面,還是壹個人吃飯能快速解決腸胃的三明治,午餐肉對我們家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香港茶餐廳,午餐肉面也是很多人點的主食。
菠蘿罐頭
準確的說應該叫菠蘿罐頭。它其實來自臺灣省,30年代是它的巔峰。後來菠蘿罐頭轉移到東南亞,但仍然沒有阻礙我們對酸甜菠蘿的追求。
紅燒肉罐頭
紅燒肉罐頭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根據史料可以推斷,紅燒肉罐頭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罐頭廠堪比“信任”,是養豬場、肉聯廠、罐頭廠的壹站式制造基地。
雖然午餐肉罐頭早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就發明了,但中國生產午餐肉罐頭要晚得多。直到1957年,捷克食品專家去上海梅林罐頭廠指導生產第壹批午餐肉罐頭。那時候基本上只是軍用,壹般人能吃到綠皮的午餐肉罐頭,說明妳們肯定關系很強,送禮物就更不利了。
但是對於當時肚子裏缺油缺水的老百姓和軍人來說,保質期不是個東西。有壹次壹個老兵回憶,戰備物資通過車站運輸,他知道是肉罐頭,但是沒辦法流口水。結果老兵經驗豐富,拎著十幾斤左右的肉罐頭時,故意把它敲在地上摔碎了。如果壞了,他只能當場處理。結果那個時候的軍人吃到了最好吃的肉罐頭,多年後還記得。
改革開放後,物資不再緊缺,罐頭肉也不再稀罕。甚至有人認為紅燒肉罐頭上面浮著壹層厚厚的白油,太嚇人,太心虛。幾乎沒有人會和壹罐冷燜肉壹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