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接吻、愛吃、愛說話,已經成了法國人性格中不可逆轉的東西——法國人的“嘴文化”。
1.接吻
法國人親吻的對象並不僅僅限於自己戀愛的異性,他們吻小孩、吻小貓小狗、甚至是路邊的花草。與法國人交友,就得領受他們那種繁瑣的貼面吻禮節。這裏有壹個趣談,壹位旅居巴黎的東方藝術家,曾應邀去壹個法國人家中做客。那天來客20多人,見面時每人按禮節互相親吻4次,辭別時又重復全部過程。當天這位藝術家與法國人就貼面吻了近500次。在法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接吻的場面。熱戀中的男女擁抱親吻是極普通的事,而且他們並不選擇隱秘的地方,相反是越多人的場所越親熱。
2.美食
中國與法國有“東西美食兩大國”之稱。法國菜在用料的廣度和口味的種類方面不如中國菜,但其餐具的考究、用餐場合的優雅別致,已使它成為世界各地上流社會的陪襯。壹頓正式的法國盛宴往往要穿插開胃酒、餐中酒及餐後酒,在這壹點上,中國菜是無法比擬的。
廚師在法國的社會地位也很高。四星級烹飪大師的月薪可能是大企業總經理的幾倍。法國人熱衷於吃,還反映在報紙雜誌上,報紙上總辟有關於吃的專欄,封面精美的菜譜往往是書店裏的暢銷書。
3.演說
法國人的國民性中最根深蒂固的莫過於演說癖和爭辯術了。口頭表達是法國兒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衡量壹個家庭主婦能否登大雅之堂的條件,他們最關心的是壹個人的口才而不是學識。以“政治家的搖籃”而聞名的國立行政學院,對其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十分嚴格,畢業口試是10分鐘的即興演講,不能誤差壹秒鐘。
法國的平民百姓也喜愛語言這種遊戲,即使是無家可歸的浪人,在接受電視臺記者采訪時也會對著麥克風侃侃而談。晚間的電視節目,尤其為嘴的表演提供了多種場所,而其黃金時間往往要被電視辯論和沙龍座談所壟斷。三百六十行,只要人長得不算太醜,退休後可改行當各種談話活動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雖然法國人喋喋不休,但從不喜歡傳播別人的隱私,卻是喜歡大肆地贊美別人,他們的語言賦予詩化,並且熱烈而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