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濕漉的拼音

濕漉的拼音

濕漉的拼音:shī lù

拓展知識:

濕漉的含義:潮濕的樣子。也作“濕淥淥”。[?shī?lù?lù?]〈形〉形容物體潮濕的樣子。出處《水滸傳》第五四回:“﹝?李逵?﹞又去這邊摸時,底下濕漉漉的,沒下腳處。”

1、《水滸傳》第五四回:“﹝?李逵?﹞又去這邊摸時,底下濕漉漉的,沒下腳處。”

2、《兒女英雄傳》第十壹回:“那條褲子濕漉漉的,塌在身上,叫人怎麽受呢!”

濕[shī]:

“濕”,讀音為shī,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兼指示字。“濕”的基本含義為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如濕度、潮濕;引申含義為中醫學名詞,如濕氣、濕邪。在現代漢語中,“濕”還有遲緩的含義。

“濕”,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曬絲時旁邊有水。後來逐漸見於秦朝篆時代,最終逐漸演變成楷書體和簡化版的“濕”。

漉 [lù]:

作為動詞:

1、使幹涸,竭盡

漉,浚也。從水,鹿聲。——《說文》

毋漉陂池。——《禮記·月令》。釋文:“渴也。”

林焚池漉。——王充《論衡》

又如:漉池(使池水幹涸);漉汔(使幹涸竭盡)

2、水漫漫地滲下

漉汁灑地,白汗交流。——《戰國策·楚策》

滋液滲漉。——《卦禪文》

又如:漉血(流血,灑血);漉濕(淋濕)

3、過濾?

如:漉灑(濾灑);漉巾(漉灑巾、漉囊。濾酒的布巾。泛指葛巾);漉酪(謂將牛羊等乳過濾煉制成食品)

4、用網撈取?

如:漉魚(捕魚)

作為名詞:

通“麓”。山腳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管子·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