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是壹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壹,天龍八部神之壹。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壹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
壹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
壹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
壹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
擴展資料:
阿修羅(佛教含義)
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
佛教地位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壹,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壹。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經中提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故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修羅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