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老板無論在哪裏都能創業,都能很快在當地紮根、發芽直至開花、結果。
“適應人家的要求,我們才能生存、才能賺錢。”壹位溫州商人這樣說,這位溫州商人在杭州邊上的富陽農民城裏建了壹座溫州商城,從設計施工到產業規劃,“每天都想怎麽才能適合杭州人、富陽人的要求,適應當地經濟特點和發展方向”。有了這種適應能力,溫州的產品具備了競爭實力。時間可以準時,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樣,價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難以相信。
但問題就出在這“低得令人難以相信”的價格上,因為價低而又質優是有限度的,壹旦低於這個限度,在別處壹般是不會接受訂貨的。但溫州人沒有讓客戶失望的習慣,再說到了家門口的生意放跑了,在自己是失敗,在別人是笑話。最終,七八元錢壹雙的“禮拜鞋”滿足了鞋商的要求。
或許,絕大多數溫州人對達爾文及其“適者生存”理論並不知曉,不過,他們卻以自己的實踐向人們顯示出了溫州人精神的實質: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