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食家蘇軾沒有嘗過土豆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父為蘇洵,弟為蘇轍,父子三人並稱“三蘇”。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 、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
蘇軾與東坡豆腐:
歷史文化:
宋神宗元豐二年十二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壹到此地就寫了《初到黃州》詩,贊稱“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對黃州的風物人情很有好感。
居黃州四年多,寫了數百篇詩歌、筆記、文章中,對燉肉、炒菜、烹菜、煎餅、煮飯、熬粥、煨羹作了具體介紹,有些是他親自創制的,有些是他引進和傳揚的,還有的是在他離開黃州以後創制的,現整理成《東坡三十二味》。
其中又有壹部分是黃州歷代名廚在學習東坡菜肴(點)的基礎上研制的。
據清《食譜》和宋《遵生八箋》載,豇豆、刀豆扁豆、蕓豆、赤小豆、豌豆、綠豆、紅白飯豆皆可煮粥,尤以紅白飯豆、赤小豆、綠豆煮粥味道最香最美。鄂東人最喜用後面三種豆子煮粥。
前面所說:“東坡二紅飯”即以赤小豆為之。東坡《豆粥》詩所指的當為後三種豆子中的壹種。詩曰:“公子倉皇奉豆粥,濕薪破竈自燎衣。饑寒頓解劉文叔。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帳上烹煎皆美人。
東坡豆腐制作方法:
1、以黃州豆腐為主料,將豆腐放入面粉、雞蛋、鹽等制成的糊中掛糊,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裏炸制後,撈出瀝油;
2、鍋內放底油、筍片、香菇和調味料;
3、最後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